《南方周末》“绿色”版面特色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9-16页 |
一、《南方周末》环境新闻改版状况和影响力 | 第9-10页 |
二、环境新闻的研究状况 | 第10-14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第一章 深度报道的专业视角 | 第16-33页 |
第一节 国内外重大环境事件的透视 | 第16-26页 |
一、专题跟踪报道全球气候会议 | 第16-19页 |
二、议题设置调查环境危机 | 第19-22页 |
三、专业视角剖析环境问题 | 第22-24页 |
四、质疑矛盾延伸报道思想 | 第24-26页 |
第二节 解释性报道的普遍运用 | 第26-29页 |
一、时间上的纵向模式 | 第27-28页 |
二、空间上的横向模式 | 第28-29页 |
第三节 “绿色词条”的穿插 | 第29-32页 |
一、“绿色词条”的名词解释功能 | 第30-31页 |
二、“绿色词条”的资料链接功能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二章 受众本位的思考角度 | 第33-48页 |
第一节 平民生活的视角 | 第33-36页 |
一、关注普通百姓的生活环境 | 第33-35页 |
二、报道环境问题中个体的生存状态 | 第35-36页 |
第二节 故事化的叙述方式 | 第36-43页 |
一、人物故事的叙述模式 | 第36-39页 |
二、细节和特写的展现 | 第39-40页 |
三、小标题分节的文体结构 | 第40-43页 |
第三节 新闻图片的使用 | 第43-47页 |
一、新闻照片的再现说明 | 第44-45页 |
二、新闻漫画的讽刺效果 | 第45-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三章 各界参与的交流平台 | 第48-59页 |
第一节 传者身份的多样化 | 第48-50页 |
第二节 栏目声音的多样化 | 第50-57页 |
一、“绿评”:专家学者发评论 | 第51-52页 |
二、“绿眉”:平民百姓有话说 | 第52-54页 |
三、“名人”效应:名人参与谈建议 | 第54-55页 |
四、“圆桌”效应:政策现象大讨论 | 第55-57页 |
第三节 公共舆论空间的构建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监督展望的风标图纸 | 第59-73页 |
第一节 “绿色”版面对环境行为的监督 | 第59-63页 |
一、“地方红绿榜”对地方环境的监督 | 第60-61页 |
二、“漂绿榜”对企业行为的监督 | 第61-63页 |
第二节 “绿色”版面对环境问题的前瞻视角 | 第63-67页 |
一、“风向标”的前沿视角 | 第64-65页 |
二、对环境问题的建言与推动 | 第65-67页 |
第三节 “绿色”版面对未来发展的有益构思 | 第67-71页 |
一、报道先进的技术 | 第67-68页 |
二、倡导新型的生活方式 | 第68-70页 |
三、提供未来发展的有益借鉴 | 第70-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结论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