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微生物生物活性菌株的筛选及菌株01299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3-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2 26株海洋放线菌的活性筛选和目标菌株的确定 | 第17-27页 |
2.1 菌株的发酵与次级代谢产物的提取 | 第17-18页 |
2.1.1 样品来源 | 第17页 |
2.1.2 菌株的活化与发酵 | 第17-18页 |
2.1.3 次级代谢产物的提取 | 第18页 |
2.2 菌株的筛选模型 | 第18-19页 |
2.2.1 筛选方法 | 第18页 |
2.2.2 抑菌活性筛选 | 第18-19页 |
2.2.3 化学筛选 | 第19页 |
2.3 目标菌株的确定和发酵条件优化 | 第19-20页 |
2.3.1 培养基选择试验 | 第19-20页 |
2.3.2 培养方式选择试验 | 第20页 |
2.3.3 发酵时间的考察 | 第20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20-26页 |
2.4.1 菌株抑菌活性筛选结果 | 第20-23页 |
2.4.2 TLC筛选结果 | 第23-24页 |
2.4.3 HPLC筛选结果 | 第24-25页 |
2.4.4 目标菌株的确定 | 第25-26页 |
2.5 小结与讨论 | 第26-27页 |
3 放线菌01299菌株的化学成分研究 | 第27-46页 |
3.1 材料和方法 | 第27-31页 |
3.1.1 仪器和试剂 | 第27页 |
3.1.2 菌株来源及保藏 | 第27-28页 |
3.1.3 菌株的发酵和萃取 | 第28页 |
3.1.4 分离纯化 | 第28-30页 |
3.1.5 结构鉴定 | 第30-31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1-42页 |
3.3 化合物波谱数据 | 第42-45页 |
3.4 小结与讨论 | 第45-46页 |
4 次级代谢产物生物活性的研究 | 第46-54页 |
4.1 抑菌活性试验 | 第46-47页 |
4.1.1 试剂和仪器 | 第46页 |
4.1.2 测定方法 | 第46-47页 |
4.2 自由基清除活性试验 | 第47-48页 |
4.2.1 原理 | 第47页 |
4.2.2 试剂和仪器 | 第47页 |
4.2.3 测定方法 | 第47-48页 |
4.3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活性实验 | 第48-49页 |
4.3.1 原理 | 第48页 |
4.3.2 试剂和仪器: | 第48页 |
4.3.3 试剂的配制 | 第48-49页 |
4.3.4 试验方法 | 第49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49-53页 |
4.4.1 抑菌活性 | 第49-50页 |
4.4.2(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 | 第50-52页 |
4.4.3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活性 | 第52-53页 |
4.5 小结与讨论 | 第53-54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5.1 结论 | 第54-55页 |
5.2 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录 | 第59-68页 |
综述 | 第68-84页 |
1 海洋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的主要化学成分研究 | 第69-76页 |
1.1 生物碱 | 第69-70页 |
1.2 萜类 | 第70-71页 |
1.3 大环内脂类 | 第71-73页 |
1.4 环肽 | 第73-74页 |
1.5 醌类 | 第74-75页 |
1.6 其他 | 第75-76页 |
2 海洋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 第76-80页 |
2.1 抗肿瘤活性 | 第76-77页 |
2.2 抗菌活性 | 第77-78页 |
2.3 酶抑制活性 | 第78-80页 |
2.4 免疫抑制活性 | 第80页 |
3 结论与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