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企业工程招标阶段的风险管理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招投标阶段风险管理相关理论发展综述 | 第9-18页 |
1.2.1 国外相关理论的发展综述 | 第9-11页 |
1.2.2 国内相关理论的发展综述 | 第11-13页 |
1.2.3 理论研究的不足及问题的提出 | 第13-18页 |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第18-20页 |
1.3.1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8-19页 |
1.3.2 课题研究的方法 | 第19页 |
1.3.3 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房地产企业工程招标阶段风险管理的理论分析 | 第20-26页 |
2.1 房地产企业工程招标问题分析 | 第20-23页 |
2.1.1 房地产企业工程招标的范围界定 | 第20-21页 |
2.1.2 工程招标的流程 | 第21-22页 |
2.1.3 工程招标对房地产企业的作用 | 第22-23页 |
2.2 工程招标中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 第23-2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房地产企业工程招标阶段的风险分析 | 第26-36页 |
3.1 工程招标阶段的风险特征 | 第26页 |
3.2 工程招标阶段风险识别的方法 | 第26-28页 |
3.2.1 风险识别方法的介绍 | 第27页 |
3.2.2 风险识别方法的选择 | 第27-28页 |
3.3 工程招标阶段的风险识别 | 第28-35页 |
3.3.1 招标预备阶段风险识别 | 第28-29页 |
3.3.2 招标实施阶段风险识别 | 第29-32页 |
3.3.3 招标定标阶段风险识别 | 第32-34页 |
3.3.4 招标阶段风险识别归纳 | 第34-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房地产企业工程招标阶段的风险评价模型 | 第36-43页 |
4.1 基于熵值修正G1组合赋权法 | 第36页 |
4.2 基于熵值修正G1组合赋权法的评价模型 | 第36-42页 |
4.2.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 第36-39页 |
4.2.2 指标层对准则层的权重 | 第39-40页 |
4.2.3 指标层对目标层的权重 | 第40-41页 |
4.2.4 指标标准化处理及评价结果 | 第41页 |
4.2.5 工程招标阶段风险评价步骤及优点 | 第41-4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实例分析 | 第43-55页 |
5.1 万达广场项目概述 | 第43-45页 |
5.2 万达广场项目工程招标风险分析 | 第45-52页 |
5.2.1 项目工程招标的风险识别 | 第45-46页 |
5.2.2 项目工程招标的风险评价 | 第46-50页 |
5.2.3 项目工程招标的风险评价结果分析 | 第50-52页 |
5.3 万达广场项目工程招标的风险控制措施 | 第52-54页 |
5.3.1 建立严格的资格预审机制 | 第52-53页 |
5.3.2 完善招标文件的编制 | 第53-54页 |
5.3.3 加强合同管理 | 第5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