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第10-12页 |
前言 | 第12-17页 |
研究现状、成果 | 第12-16页 |
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1 对象与方法 | 第17-27页 |
1.1 研究对象 | 第17-18页 |
1.1.1 纳入标准 | 第17页 |
1.1.2 排除标准 | 第17-18页 |
1.2 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 | 第18页 |
1.3 影像学检查 | 第18-19页 |
1.3.1 头MRI平扫检查 | 第18-19页 |
1.3.2 MRA检查及 3D T1WI-SPACE影像学检查 | 第19页 |
1.4 定位颅内动脉斑块 | 第19-26页 |
1.4.1 斑块强化分析 | 第20-23页 |
1.4.2 管壁重构及血管狭窄程度测量 | 第23-25页 |
1.4.3 影像分析 | 第25页 |
1.4.4 斑块分类 | 第25-26页 |
1.5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6-27页 |
2 结果 | 第27-32页 |
2.1 入组患者临床资料及颅内斑块特点 | 第27页 |
2.2 责任斑块与非责任斑块强化特点 | 第27页 |
2.3 责任斑块组与非责任斑块组颅内管壁重构特点 | 第27-32页 |
3 讨论 | 第32-36页 |
3.1 ICAD患者的斑块的强化与新近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关联 | 第32-34页 |
3.2 定量和定性评估颅内斑块强化 | 第34-35页 |
3.3 ICAD患者颅内斑块处管壁重构特点 | 第35-36页 |
结论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5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45-46页 |
综述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研究进展 | 第46-59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致谢 | 第59-61页 |
个人简历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