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绘画论文--绘画技法论文--中国画技法论文

中国画禅宗审美取向及其现实意义--以牧溪《六柿图》为例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禅宗审美相关概念第11-17页
    1.1 禅宗概念及发展源流第11-13页
    1.2 禅宗美学第13-15页
    1.3 中国画与禅宗审美第15-17页
第2章 牧溪与《六柿图》产生第17-26页
    2.1 牧溪的禅艺人生第17-24页
        2.1.1 牧溪生平考证第17-18页
        2.1.2 牧溪禅艺生涯第18-21页
        2.1.3 牧溪的艺术渊源第21-24页
    2.2《六柿图》的创作背景第24-26页
第3章 《六柿图》风格特色与禅宗审美第26-47页
    3.1 牧溪绘画的禅意风格第26-34页
        3.1.1 牧溪绘画的禅意风格及特点第26-29页
        3.1.2 牧溪作品的禅宗意境第29-30页
        3.1.3 牧溪绘画艺术的影响第30-34页
    3.2《六柿图》特色分析第34-41页
        3.2.1 题材第34-37页
        3.2.2 表现技法第37-39页
        3.2.3 风格意趣第39-41页
    3.3 禅意之美第41-47页
        3.3.1 空灵之美第41-42页
        3.3.2 顿悟之美第42-44页
        3.3.3 自然之美第44-46页
        3.3.4 境界之美第46-47页
第4章 禅宗审美的现实意义第47-55页
    4.1 禅宗理念在中国现当代艺术中的体现第47-51页
    4.2 禅宗理念在西方现当代艺术中的体现第51-54页
    4.3 现实意义第54-55页
结论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8页
附录第58-6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第63-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公交网络复杂特征及竞争—合作研究
下一篇:视听交互作用下的乡村声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