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聚合物电解质微孔膜的制备及其结构和性能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8-21页
    1.1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第8-11页
        1.1.1 锂离子电池的概述第8页
        1.1.2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第8-9页
        1.1.3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现状第9-10页
        1.1.4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第10-11页
    1.2 锂离子电池电解质的概述第11-15页
        1.2.1 聚合物电解质分类第11-14页
        1.2.2 聚合物电解质改性方法第14-15页
    1.3 多孔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制备方法第15-20页
        1.3.1 溶剂蒸发法第15页
        1.3.2 静电纺丝法第15-16页
        1.3.3 相转化法第16-20页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第20页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0-21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研究方法第21-25页
    2.1 实验药品第21页
    2.2 实验仪器第21页
    2.3 电解质膜的制备第21-22页
    2.4 聚合物多孔膜的研究方法第22-24页
        2.4.1 结构和形貌分析第22页
        2.4.2 X射线衍射(XRD)第22页
        2.4.3 红外光谱分析(FTIR)第22-23页
        2.4.4 机械功能第23页
        2.4.5 吸液率第23页
        2.4.6 热性能测试第23-24页
    2.5 聚合物电解质膜的研究方法第24-25页
        2.5.1 离子电导率测试第24页
        2.5.2 电化学稳定性测试第24-25页
第三章 PVDF基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制备与研究第25-36页
    3.1 引言第25页
    3.2 实验步骤第25-31页
        3.2.1 单因素试验设计及分析第25-30页
        3.2.2 正交试验设计第30-31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1-35页
        3.3.1 正交试验数据分析第31-33页
        3.3.2 SEM分析第33页
        3.3.3 红外光谱分析第33-34页
        3.3.4 电化学稳定窗口第34-35页
    3.4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四章 PVDF/PMMA/TiO_2型电解质膜的制备研究第36-46页
    4.1 引言第36页
    4.2 实验流程第36页
    4.3 正交试验设计第36-37页
        4.3.1 实验步骤第37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37-45页
        4.4.1 正交试验数据分析第37-39页
        4.4.2 聚合物浓度的影响第39-40页
        4.4.3 聚合物共混比例的影响第40页
        4.4.4 纳米二氧化钛掺杂量的影响第40-41页
        4.4.5 非溶剂含量的影响第41页
        4.4.6 水浴温度的影响第41-43页
        4.4.7 SEM表征分析第43页
        4.4.8 XRD表征分析第43-44页
        4.4.9 电化学稳定窗口第44-45页
    4.5 本章总结第45-46页
第五章 有机-无机掺杂共混型电解质膜的制备研究第46-52页
    5.1 引言第46页
    5.2 实验流程第46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46-51页
        5.3.1 吸液率测试第46-47页
        5.3.2 离子电导率第47-48页
        5.3.3 电化学稳定窗口第48页
        5.3.4 扫描电镜分析第48-49页
        5.3.5 红外光谱图示分析第49-50页
        5.3.6 XRD分析第50-51页
    5.4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结论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致谢第57-58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平安银行公司业务内部评级指标优化研究
下一篇:豪恩声学卓越班组文化建设方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