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冶金工业论文--冶金机械、冶金生产自动化论文--炼钢机械与生产自动化论文--炼钢机械论文--连续铸钢设备论文

异形坯连铸结晶器锥度的优化设计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2页
    1.1 连铸技术概述第11页
    1.2 异形坯连铸简介第11-14页
    1.3 异形坯连铸的发展状况及开展异形坯研究的意义第14-15页
        1.3.1 异形坯连铸国内外发展状况第14页
        1.3.2 开展异形坯研究的重要意义第14-15页
    1.4 连铸结晶器第15-17页
        1.4.1 连铸结晶器的作用第15页
        1.4.2 结晶器内铸坯的形成过程第15-16页
        1.4.3 异形坯结晶器的主要特点第16-17页
    1.5 结晶器的锥度第17-20页
        1.5.1 锥度的概念和影响锥度的因素第17-18页
        1.5.2 结晶器锥度的发展第18-19页
        1.5.3 结晶器锥度的研究现状第19-20页
    1.6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的第20-22页
        1.6.1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0页
        1.6.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0-22页
第2章 传热学基础及异形坯在结晶器内的冷却第22-33页
    2.1 热量传递的方式第22-23页
    2.2 导热微分方程及定解条件第23-24页
        2.2.1 导热微分方程第23-24页
        2.2.2 定解条件第24页
    2.3 导热问题的有限元分析第24-28页
        2.3.1 稳态温度场的有限元解法第24-27页
        2.3.2 瞬态温度场的有限元解法第27-28页
    2.4 异形坯在结晶器内的冷却第28-31页
    2.5 异形坯连铸相关参数的确定第31-32页
        2.5.1 结晶器长度的确定第31页
        2.5.2 拉速的确定第31-32页
    2.6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3章 异形坯温度场与收缩变形数值模拟第33-53页
    3.1 结晶器内铸坯热力耦合模型的建立第33-40页
        3.1.1 基本假设第33页
        3.1.2 模型的基本方程第33-35页
        3.1.3 有限元模型第35-36页
        3.1.4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第36页
        3.1.5 铸坯物性参数第36-40页
    3.2 计算结果与分析第40-51页
        3.2.1 拉速为 0.6m/min时铸坯温度场分析第40-42页
        3.2.2 拉速为 0.6m/min时铸坯应力场分析第42-45页
        3.2.3 拉速为 0.6m/min时铸坯收缩变形分析第45页
        3.2.4 不同拉速下铸坯温度场、应力场和收缩变形分析第45-51页
    3.3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4章 异形坯结晶器铜板温度场和变形数值模拟第53-68页
    4.1 结晶器铜板传热模型的建立第53-56页
        4.1.1 结晶器铜板概述第53-54页
        4.1.2 模型的简化与假设第54-55页
        4.1.3 结晶器铜板导热微分方程第55页
        4.1.4 边界条件第55-56页
    4.2 结晶器铜板力学模型的建立第56-58页
        4.2.1 热弹性力学基本方程第56-57页
        4.2.2 力学边界条件第57-58页
    4.3 结晶器铜板的参数选择第58页
    4.4 计算结果与分析第58-66页
        4.4.1 拉速为 0.6m/min时结晶器铜板温度场分析第58-59页
        4.4.2 拉速为 0.6m/min时结晶器铜板应力变形分析第59-60页
        4.4.3 不同拉速下结晶器铜板温度场和变形的分析第60-66页
    4.5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5章 结晶器铜板锥度的设计第68-75页
    5.1 结晶器锥度的设计原则第68-69页
    5.2 结晶器腹板锥度的设计第69-71页
    5.3 结晶器翼梢和窄面锥度的设计第71-73页
    5.4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结论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81-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学地理体验式教学初探
下一篇:新媒体参与社会救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