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的理论(法学)论文

立法辩论规则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前言第8-10页
一、立法辩论规则概述第10-17页
 (一) 立法辩论规则释义第10-11页
 (二) 立法辩论规则的分类第11-12页
 (三) 立法辩论规则的功能第12-15页
  1. 促进立法质量提升的功能第12-13页
  2. 保障“少数人”立法权利的功能第13页
  3. 规范制约立法主体权力的功能第13-14页
  4. 实现民主,体现民意的功能第14页
  5. 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功能第14-15页
 (四) 立法辩论规则的目的第15-17页
  1. 力求充分实现辩论第15-16页
  2. 力求实现辩论的理智性第16页
  3. 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第16-17页
二、立法辩论规则的理论基础第17-24页
 (一) 程序正当理论第17-19页
  1. 程序正当性第17-18页
  2. 程序正当性与立法辩论规则第18-19页
 (二) 商谈理论第19-21页
 (三) 利益博弈理论第21-24页
  1. 利益博弈第21-22页
  2. 利益博弈与立法辩论规则的正当性第22-24页
三、国外立法辩论规则第24-28页
 (一) 准许发言规则第24-25页
 (二) 限制发言时间规则第25-26页
  1. 发言时间限制的规定第25-26页
  2. 限制发言时间规则的意义第26页
 (三) 同一天、同一问题、同一成员的发言次数规则第26-28页
四、构建我国立法辩论规则第28-41页
 (一) 立法辩论规则缺失的原因及弊端第28-31页
  1. 立法辩论规则缺失的原因第28-29页
  2. 立法辩论规则缺失的弊端第29-31页
 (二) 立法辩论规则的创设第31-37页
  1. 辩论时不得照念发言稿第32-33页
  2. 限制发言时间及次数第33-34页
  3. 准许发言及优先发言权第34页
  4. 限制主席参与辩论第34-35页
  5. 非经会议辩论不应提付表决第35页
  6. 辩论礼节第35-36页
  7. 辩论表决第36-37页
 (三) 立法辩论规则的配套制度之完善第37-41页
  1. 完善立法人员制度第37-38页
  2. 完善常委会议事机关第38-39页
  3. 实行法案的三审终审制第39-41页
结语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44-45页
后记第45-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视角下的中国家族法
下一篇:《周礼》中体现王权制约思想之制度及其后世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