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辩论规则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前言 | 第8-10页 |
一、立法辩论规则概述 | 第10-17页 |
(一) 立法辩论规则释义 | 第10-11页 |
(二) 立法辩论规则的分类 | 第11-12页 |
(三) 立法辩论规则的功能 | 第12-15页 |
1. 促进立法质量提升的功能 | 第12-13页 |
2. 保障“少数人”立法权利的功能 | 第13页 |
3. 规范制约立法主体权力的功能 | 第13-14页 |
4. 实现民主,体现民意的功能 | 第14页 |
5. 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功能 | 第14-15页 |
(四) 立法辩论规则的目的 | 第15-17页 |
1. 力求充分实现辩论 | 第15-16页 |
2. 力求实现辩论的理智性 | 第16页 |
3. 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 | 第16-17页 |
二、立法辩论规则的理论基础 | 第17-24页 |
(一) 程序正当理论 | 第17-19页 |
1. 程序正当性 | 第17-18页 |
2. 程序正当性与立法辩论规则 | 第18-19页 |
(二) 商谈理论 | 第19-21页 |
(三) 利益博弈理论 | 第21-24页 |
1. 利益博弈 | 第21-22页 |
2. 利益博弈与立法辩论规则的正当性 | 第22-24页 |
三、国外立法辩论规则 | 第24-28页 |
(一) 准许发言规则 | 第24-25页 |
(二) 限制发言时间规则 | 第25-26页 |
1. 发言时间限制的规定 | 第25-26页 |
2. 限制发言时间规则的意义 | 第26页 |
(三) 同一天、同一问题、同一成员的发言次数规则 | 第26-28页 |
四、构建我国立法辩论规则 | 第28-41页 |
(一) 立法辩论规则缺失的原因及弊端 | 第28-31页 |
1. 立法辩论规则缺失的原因 | 第28-29页 |
2. 立法辩论规则缺失的弊端 | 第29-31页 |
(二) 立法辩论规则的创设 | 第31-37页 |
1. 辩论时不得照念发言稿 | 第32-33页 |
2. 限制发言时间及次数 | 第33-34页 |
3. 准许发言及优先发言权 | 第34页 |
4. 限制主席参与辩论 | 第34-35页 |
5. 非经会议辩论不应提付表决 | 第35页 |
6. 辩论礼节 | 第35-36页 |
7. 辩论表决 | 第36-37页 |
(三) 立法辩论规则的配套制度之完善 | 第37-41页 |
1. 完善立法人员制度 | 第37-38页 |
2. 完善常委会议事机关 | 第38-39页 |
3. 实行法案的三审终审制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4-45页 |
后记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