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视角下的中国家族法
中文提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一、几个概念的诠释 | 第10-13页 |
二、家族法的源流考察 | 第13-19页 |
(一) 习惯法时期 | 第13-14页 |
(二) 家族法与国家法混合时期 | 第14-16页 |
(三) 家族法与国家法二元化时期 | 第16-19页 |
三、家族法的历史条件略论 | 第19-25页 |
(一) 农耕经济是家族法的物质基础 | 第19-20页 |
(二) 专制国家是家族法的政治保障 | 第20-21页 |
(三) 家族法弥补国家法的不足 | 第21-22页 |
(四) 国家与社会均认同家族法 | 第22-23页 |
(五) 生产力和立法技术的缺陷为家族法留下空间 | 第23-25页 |
四、家族法的内容梳理 | 第25-36页 |
(一) 家族法的立法 | 第25-26页 |
(二) 家族法的主要内容 | 第26-36页 |
1. 关于等级身份制的规定 | 第26-28页 |
2. 关于宗族祭祀、道德伦理的规定 | 第28-29页 |
3. 关于宗族内部财产关系的规定 | 第29-30页 |
4. 关于婚姻、家庭和继承的规定 | 第30-33页 |
5. 关于处理族人纠纷的规定 | 第33-34页 |
6. 关于家族管理机构及农业生产的规定 | 第34-36页 |
五、家族法的法律属性探析 | 第36-44页 |
(一) 家族法主要是家族成文法 | 第36-37页 |
(二) 家族法是公法与私法的“混合法” | 第37-39页 |
(三) 家族法是儒家伦理道德法 | 第39-42页 |
(四) 家族法是民间法、社会法 | 第42-44页 |
六、家族法的意义评判 | 第44-52页 |
(一) 积极意义 | 第44-48页 |
(二) 消极意义 | 第48-52页 |
结语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