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中体现王权制约思想之制度及其后世演变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1页 |
一、《周礼》中体现王权制约思想之制度的立论基础 | 第11-14页 |
二、《周礼》中体现王权制约思想的主要制度 | 第14-28页 |
(一) 冢宰制度 | 第14-17页 |
1、《周礼》中规定的冢宰制度 | 第14页 |
2、冢宰官职的来源 | 第14-15页 |
3、冢宰实例 | 第15-17页 |
(二) 保氏制度 | 第17-20页 |
1、保氏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2、保氏官职的主要职责 | 第18-19页 |
3、保氏制度的设置目的 | 第19页 |
4、周代的保氏故事 | 第19-20页 |
(三) 内外府制度 | 第20-24页 |
1、《周礼》中的内府和外府 | 第21-22页 |
2、《周礼》中内外府制度的辅助官职 | 第22-24页 |
(四) 匠人制度 | 第24-28页 |
1、匠人制度的相关规定 | 第24-25页 |
2、匠人制度的天人合一观 | 第25-28页 |
三、《周礼》中体现王权制约思想之制度的后世演变 | 第28-48页 |
(一) 从冢宰制度到相权制度 | 第28-33页 |
1、冢宰制度是相权制度的前身 | 第28-30页 |
2、在冢宰制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相权制度 | 第30-33页 |
(二) 从保氏制度到谏议制度 | 第33-38页 |
1、在保氏制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谏议制度 | 第33-34页 |
2、唐朝谏议制度是保氏制度的楷模 | 第34-38页 |
(三) 从内外府制度发展起来的中央财政体制 | 第38-43页 |
1、内外府制度的演变 | 第38-40页 |
2、后世礼法对君主财政权的限制 | 第40-43页 |
(四) 从匠人制度到皇城的兴建 | 第43-48页 |
1、《周礼》之前的皇城形态 | 第43-44页 |
2、《周礼》影响下的皇城建设 | 第44-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文章 | 第52-53页 |
后记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