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英雄传奇小说中的莽汉英雄形象研究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1 绪论 | 第7-13页 |
| 1.1 研究现状 | 第7-10页 |
| 1.1.1 莽汉英雄形象系列的整体研究 | 第7-8页 |
| 1.1.2 莽汉英雄形象系列的个案研究 | 第8-10页 |
| 1.1.3 发展动态和趋势 | 第10页 |
| 1.2 明清英雄传奇小说中的莽汉形象界定 | 第10-11页 |
| 1.2.1 英雄传奇小说 | 第10-11页 |
| 1.2.2 莽汉英雄形象 | 第11页 |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 2 莽汉英雄形象特征的类型化与个性化 | 第13-30页 |
| 2.1 莽汉英雄形象的类型化特征 | 第13-24页 |
| 2.1.1 外在特征 | 第13-18页 |
| 2.1.2 内在特征 | 第18-24页 |
| 2.2 莽汉英雄形象的个性化分析 | 第24-30页 |
| 2.2.1 真性情的“黑旋风”李逵 | 第24-27页 |
| 2.2.2 狡猾的“混世魔王”程咬金 | 第27-28页 |
| 2.2.3 有勇有谋的牛皋 | 第28页 |
| 2.2.4 侠客化的孟良、焦赞 | 第28-30页 |
| 3 莽汉英雄形象的功能作用和美学价值 | 第30-37页 |
| 3.1 莽汉英雄形象在文本中的功能作用 | 第30-32页 |
| 3.1.1 增强作品趣味性 | 第30-31页 |
| 3.1.2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 第31-32页 |
| 3.1.3 对领袖人物形象的衬托作用 | 第32页 |
| 3.2 莽汉英雄形象的美学价值 | 第32-37页 |
| 3.2.1 美与丑的对立与统一 | 第32-34页 |
| 3.2.2 莽汉英雄形象所承载的融合之美 | 第34-35页 |
| 3.2.3 尚奇重趣和崇朴尚真 | 第35-37页 |
| 4 莽汉英雄形象塑造与读者的关系 | 第37-46页 |
| 4.1 读者对于莽汉英雄形象塑造的重要性 | 第37-39页 |
| 4.2 读者对作家塑造莽汉英雄形象的影响 | 第39-43页 |
| 4.2.1 市民阶层读者 | 第39-41页 |
| 4.2.2 文人士子读者 | 第41-43页 |
| 4.2.3 统治阶级读者 | 第43页 |
| 4.3 读者接受促进莽汉英雄形象的发展 | 第43-46页 |
| 4.3.1 提升莽汉英雄形象角色地位 | 第43-44页 |
| 4.3.2 赋予莽汉英雄形象新的含义 | 第44-46页 |
| 结语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50-51页 |
| 后记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