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7-14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11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7-8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4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2-14页 |
1.4.1 研究对象 | 第12-13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2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4页 |
2.1.1 课程资源 | 第14页 |
2.1.2 民俗 | 第14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4-15页 |
2.2.2 多元文化教育理论 | 第15-16页 |
3 黔东南苗族民俗中相关高中生物学知识的挖掘与整理(以人教版为例) | 第16-22页 |
3.1 黔东南苗族地区人口与生物学知识 | 第16页 |
3.2 苗族村寨与生物学知识 | 第16-17页 |
3.3 苗族姊妹节与生物学知识 | 第17页 |
3.4 苗家特色饮食与微生物发酵 | 第17-19页 |
3.4.1 苗家酸汤与生物学知识 | 第17-18页 |
3.4.2 苗族米酒与生物学知识 | 第18-19页 |
3.5 稻田养鱼与生物学知识 | 第19页 |
3.6 自然资源与生物学知识 | 第19-20页 |
3.7“议榔”与生态保护 | 第20-22页 |
3.7.1“议榔” | 第20-21页 |
3.7.2“议榔”与生态保护 | 第21-22页 |
4 苗族民俗课程资源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 第22-33页 |
4.1 高中学生苗族民族文化素养调查 | 第22-26页 |
4.1.1 调查内容 | 第22页 |
4.1.2 调查对象 | 第22页 |
4.1.3 调查结果分析 | 第22-26页 |
4.2 苗族民俗课程资源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 | 第26-33页 |
4.2.1 研究对象 | 第26页 |
4.2.2 研究方法 | 第26页 |
4.2.3 教学内容 | 第26-29页 |
4.2.4 教学效果评价 | 第29-33页 |
4.2.5 实验结果 | 第33页 |
5 研究结果分析与原因探讨 | 第33-36页 |
5.1 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第33-34页 |
5.1.1 学校教育与苗族民族文化的传承 | 第33-34页 |
5.1.2 开发苗族民俗中的生物学课程资源方面 | 第34页 |
5.2 对策建议 | 第34-36页 |
5.2.1 学校教育发挥主导作用保护和传承苗族民族文化 | 第34页 |
5.2.2 多方努力、协同开发苗族民俗中的生物学课程资源 | 第34-36页 |
6 研究结论 | 第36页 |
7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附录 | 第39-48页 |
附录 1 | 第39-43页 |
附录 2 | 第43-46页 |
附录 3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