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学(机械设计基础理论)论文--机构学论文

一类新型过约束并联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性能对比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8页
    1.1 并联机构的产生及发展第8-9页
    1.2 并联机构的特点和应用第9-11页
    1.3 少自由度并联机构发展现状第11-12页
    1.4 并联机构理论的研究现状第12-15页
        1.4.1 运动学分析第12-13页
        1.4.2 工作空间分析第13-14页
        1.4.3 奇异位型分析第14页
        1.4.4 动力学分析及仿真第14-15页
    1.5 本文研究内容第15-18页
第二章 两种 2-RPU&SPR并联机构运动学分析第18-33页
    2.1 引言第18页
    2.2 两种 2-RPU&SPR机构位置分析第18-22页
        2.2.1 两种 2-RPU&SPR并联机构构型描述第18-20页
        2.2.2 两种机构的自由度分析第20-22页
    2.3 两种 2-RPU&SPR并联机构的位置分析第22-24页
    2.4 两种机构的数值实例分析第24-29页
    2.5 两种 2-RPU&SPR机构工作空间分析第29-32页
    2.6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两种 2-RPU&SPR机构动力学分析及其相关仿真第33-43页
    3.1 引言第33页
    3.2 两种并联机构的速度和加速度分析第33-36页
        3.2.1 两种并联机构的速度分析第33-36页
        3.2.2 两种并联机构的加速度分析第36页
    3.3 两机构的动力学分析第36-39页
    3.4 驱动力的计算第39页
    3.5 动力学相关数值仿真第39-41页
    3.6 两机构动力学的分析第41-42页
    3.7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两机构的刚度性能对比分析第43-47页
    4.1 引言第43页
    4.2 两种机构的受力分析第43-44页
    4.3 对两种机构进行刚度仿真第44-46页
    4.4 机构刚度的对比分析和相关结论第46页
    4.5 章小结第46-47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47-49页
    5.1 结论第47页
    5.2 展望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5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55-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京市创意产业空间演化特征、差异与机制--以广告业为例
下一篇:面向夏热冬冷地区湿热气候的"绿建设计工作室VDS"本地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