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勘探论文--地震勘探论文

下扬子句容地区极浅层高密度数字采集技术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3页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和现状第9-11页
        1.2.1 极浅层地震采集技术第9页
        1.2.2 高密度数字地震采集技术第9-11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第11-13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第13-24页
    2.1 地震地质条件第14-16页
        2.1.1 表层地震地质条件第14页
        2.1.2 深层地震地质条件第14-16页
    2.2 以往资料分析第16-19页
        2.2.1 以往油气勘探情况第16-17页
        2.2.2 单炮资料分析第17-18页
        2.2.3 剖面分析第18-19页
    2.3 存在的问题第19-24页
        2.3.1 目的层埋深较浅第19-20页
        2.3.2 表层岩性变化大第20-21页
        2.3.3 地表障碍物复杂第21-22页
        2.3.4 中古生界资料分辨率及信噪比低第22-24页
第三章 句容地区高密度二维地震先导试验第24-56页
    3.1 观测系统设计第24-29页
        3.1.1 横向分辨率分析第24-26页
        3.1.2 道距的选择第26页
        3.1.3 最大炮检距的选择第26-28页
        3.1.4 叠加次数分析第28页
        3.1.5 正演分析第28-29页
    3.2 激发参数的优选第29-32页
    3.3 高密度数字采集资料分析第32-35页
    3.4 模拟与数字检波器对比分析第35-40页
        3.4.1 单炮记录对比分析第35-38页
        3.4.2 剖面对比分析第38-40页
    3.5 不同采样密度剖面效果分析第40-44页
        3.5.1 不同道距分析第40-41页
        3.5.2 不同炮距分析第41-42页
        3.5.3 不同偏移距成像分析第42-44页
    3.6 处理分析第44-56页
        3.6.1 静校正精度分析第44-45页
        3.6.2 去噪分析第45-47页
        3.6.3 速度拾取分析第47-49页
        3.6.4 室内组合分析第49-56页
第四章 句容地区高密度三维地震第56-95页
    4.1 地球物理模型建模研究第56-61页
        4.1.1 利用二维剖面建模第56-58页
        4.1.2 三维模型建立第58-61页
    4.2 模型的正演算法第61-63页
    4.3 观测系统设计及优化第63-78页
        4.3.1 观测系统设计第64-70页
        4.3.2 观测系统分析第70-75页
        4.3.3 针对目的层的观测系统优化第75-78页
    4.4 复杂障碍物区施工措施第78-86页
        4.4.1 句容城区施工措施第78-82页
        4.4.2 句容水库区特殊观测系统设计第82-86页
    4.5 可控震源施工参数的优选第86-95页
        4.5.1 可控震源参数试验第86-93页
        4.5.2 井、震对比试验第93-95页
第五章 应用效果分析第95-98页
    5.1 二维应用情况第95-96页
    5.2 三维应用情况第96-98页
第六章 结论与认识第98-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102-103页
致谢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溱潼凹陷西部斜坡戴南组地层油气藏地震解释技术研究
下一篇:准噶尔西北缘中拐凸起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综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