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3-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1 珍贵树种性状变异与遗传研究 | 第10-13页 |
1.1 珍贵树种种源变异 | 第11页 |
1.2 珍贵树种家系变异 | 第11-12页 |
1.3 珍贵树种优良种源和家系选择 | 第12页 |
1.4 珍贵树种遗传多样性 | 第12-13页 |
2 红豆杉植物研究概况 | 第13-15页 |
2.1 红豆杉生长和生理遗传变异 | 第13-14页 |
2.2 红豆杉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14-15页 |
3 南方红豆杉研究概况 | 第15-17页 |
3.1 南方红豆杉分布与遗传多样性 | 第15-16页 |
3.2 南方红豆杉表型变异 | 第16页 |
3.3 南方红豆杉其他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不同种源南方红豆杉生长变异与选择 | 第18-2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8页 |
1.1 试验地概况和试验材料 | 第18页 |
1.2 试验设计和测定方法 | 第18页 |
1.3 数据处理 | 第1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8-22页 |
2.1 南方红豆杉生长的种源变异 | 第18-20页 |
2.2 地点效应及种源×地点的互作 | 第20-21页 |
2.3 南方红豆杉种源生长性状相关分析 | 第21页 |
2.4 南方红豆杉优良种源筛选 | 第21-22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22-25页 |
第三章 不同种源南方红豆杉家系生长变异的多点试验 | 第25-32页 |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 第25-26页 |
1.1 试验材料和试验地概况 | 第25页 |
1.2 试验设计和测定方法 | 第25页 |
1.3 模型建立和数据处理 | 第25-2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6-30页 |
2.1 南方红豆杉家系生长和苗高生长节律参数遗传差异 | 第26-27页 |
2.2 南方红豆杉生长的家系与地点互作及地点效应 | 第27-28页 |
2.3 不同测试点南方红豆杉家系苗高和苗高生长节律相关分析 | 第28-29页 |
2.4 南方红豆杉优良家系筛选 | 第29-30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30-32页 |
第四章 不同种源南方红豆杉家系生长和光合生理特性变异 | 第32-39页 |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 第32-33页 |
1.1 试验地概况和试验材料 | 第32页 |
1.2 试验设计和测定方法 | 第32页 |
1.3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 第32-33页 |
2 结果和分析 | 第33-37页 |
2.1 不同种源南方红豆杉各家系生长和光合生理指标差异分析 | 第33-34页 |
2.2 南方红豆杉不同种源各家系苗高生长节律差异分析 | 第34-36页 |
2.2.1 苗高生长参数估算和曲线拟合 | 第34-35页 |
2.2.2 不同种源南方红豆杉家系生长节律参数差异 | 第35-36页 |
2.3 家系生长、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相关性分析 | 第36-37页 |
2.4 家系聚类分析 | 第37页 |
3 讨论和结论 | 第37-3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39-41页 |
1 本研究主要结论 | 第39-40页 |
1.1 南方红豆杉优良速生种源的筛选 | 第39页 |
1.2 不同种源南方红豆杉家系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和多点试验 | 第39页 |
1.3 不同种源南方红豆杉家系生长和光合生理变异 | 第39-40页 |
2 本文创新点 | 第40页 |
3 展望 | 第40-41页 |
攻读硕士期间获得的成果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