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AN系统下联合处理与协同波束赋形的预编码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注释表 | 第10-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1 JP技术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2 CS/CB技术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7-19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章节安排 | 第18-19页 |
第2章 C-RAN协作多点传输技术的研究 | 第19-32页 |
2.1 C-RAN网络架构 | 第19-22页 |
2.2 CoMP技术原理 | 第22-26页 |
2.2.1 CoMP传输方案 | 第22-25页 |
2.2.2 CoMP反馈机制 | 第25-26页 |
2.2.3 CoMP小区簇选择 | 第26页 |
2.3 CoMP的信道模型 | 第26-31页 |
2.3.1 无线信道的大尺度衰落 | 第27-28页 |
2.3.2 无线信道的小尺度衰落 | 第28-29页 |
2.3.3 CoMP信道模型 | 第29-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基于正交预编码的联合传输同步算法 | 第32-46页 |
3.1 异步协作的JP系统模型 | 第32-33页 |
3.2 异步协作信号对JP-CoMP的影响分析 | 第33-38页 |
3.2.1 定时偏差对JP-CoMP的影响 | 第33-36页 |
3.2.2 频率偏差对JP-CoMP的影响 | 第36-38页 |
3.3 基于正交预编码的联合传输同步算法 | 第38-45页 |
3.3.1 正交预编码同步算法的实现过程 | 第38-40页 |
3.3.2 正交预编码同步算法的无干扰性质 | 第40-42页 |
3.3.3 性能仿真和分析 | 第42-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联合协作波束赋形和天线选择的发射方案 | 第46-64页 |
4.1 波束赋形技术 | 第46-47页 |
4.2 协作通信系统的能量效率 | 第47-52页 |
4.2.1 协作通信系统中功率消耗模型 | 第48-49页 |
4.2.2 基于能量效率的波束赋形矢量设计 | 第49-52页 |
4.3 联合协作波束赋形和天线选择的发射方案 | 第52-59页 |
4.3.1 联合协作波束赋形和天线选择的问题建模 | 第53-54页 |
4.3.2 基于能量效率的波束赋形算法 | 第54-57页 |
4.3.3 联合协作波束赋形和天线选择的迭代算法 | 第57-59页 |
4.4 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59-6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5.1 论文总结 | 第64-65页 |
5.2 未来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