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新闻学、新闻事业论文--新闻学论文

从“文化学校”到“组织喉舌”:恽代英新闻思想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7-13页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第7-8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2页
    三、研究方法第12页
    四、创新之处第12-13页
第一章 提升国民品行:视报刊为传播新思想的“文化学校”(1914-1918)第13-29页
    第一节 报刊是传播新思想与新文化的重要载体第13-19页
        一、“伦理救国”思想的形成第13-16页
        二、新思想与新文化传播的必要性第16-17页
        三、报刊是“救国新民”的锐器第17-19页
    第二节 以文化传播为重心的报刊编辑思想第19-23页
        一、报刊编辑应当权责分明第19-20页
        二、内容编辑须紧扣办刊宗旨第20-22页
        三、重视报刊文本的可读性第22-23页
    第三节 重视与受众的平等对话与互助第23-26页
        一、解读“传-受”之间的平等关系第24-25页
        二、从“启蒙”到“自启蒙”的转变第25-26页
    小结 思想萌芽:报刊是一所“文化学校”第26-29页
第二章 团结民众意志:深化关于报刊传播作用的认知(1919-1922)第29-43页
    第一节 关于报刊传播的新思考第29-35页
        一、重新界定传播对象与范围第29-31页
        二、肯定报刊媒体的政治属性第31-33页
        三、形成以“群众为先”的办报思想第33-35页
    第二节 “事实先于意见”的报刊编辑思想第35-39页
        一、注重传播客观事实第35-37页
        二、提高传播的针对性第37-38页
        三、明确新闻评述的立场问题第38-39页
    第三节 重视新闻报道的规范性第39-41页
        一、提倡“传者高于受众”第39-41页
        二、重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接近性第41页
    小结 思想基奠:报刊是传播时事的工具第41-43页
第三章 指引革命方向:关于报刊媒体革命性的认知与利用(1923-1927)第43-63页
    第一节 明确报刊媒体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第43-45页
        一、工人阶级宣传工作的必要性第43-44页
        二、强化报刊媒体的革命倾向第44-45页
        三、注重宣传阶级联合第45页
    第二节 充分发挥报刊媒体的宣传、指导及组织功能第45-53页
        一、视报刊为传播“马列思想”的宣传工具第46-49页
        二、注重报刊在革命青年思想及生活上的指导作用第49-51页
        三、明确报刊在组织革命运动中的重要性第51-53页
    第三节 革命报刊编辑思想的完善第53-55页
        一、强化受众的针对性第53-54页
        二、突出报刊的实用性第54-55页
        三、重申报刊的趣味性第55页
    第四节 强调“受众高于传者”第55-61页
        一、明确受众在报刊中的主体地位第56-58页
        二、坚持报刊传播贴近农民生活第58-61页
    小结思想发展:视报刊为重要革命阵地第61-63页
第四章 宣扬阶级立场:充分认知及发挥党报的“喉舌”作用(1928-1931)第63-71页
    第一节 维护报刊媒体的阶级性与党性第63-65页
        一、明确报刊媒体的阶级性第63-64页
        二、加深对报刊党性原则的认识第64-65页
    第二节 视报刊为阶级斗争的工具第65-67页
        一、注重用事实争取群众第66-67页
        二、倡导报刊媒体的指导性第67页
    第三节 突显报刊媒体的群众性第67-69页
        一、注重反映社会各阶级生活原貌第68页
        二、重视社会各界人士的来稿第68-69页
    小结 思想定格:强调报刊的“喉舌”作用第69-71页
结语第71-74页
附录第74-80页
参考文献第80-83页
致谢第83-84页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会性别视域下的“女大学生失联”报道研究
下一篇:继受、中断、延伸:光复初期的台湾报业(1945-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