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厚江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6-11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6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6-10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0页 |
四、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第一章 黄厚江语文教育思想的形成背景 | 第11-15页 |
第一节 社会时代背景 | 第11页 |
第二节 语文学科背景 | 第11-13页 |
第三节 教育实践背景 | 第13-15页 |
第二章 黄厚江本色语文课程观 | 第15-20页 |
第一节 本色语文的基本内涵 | 第15-16页 |
一、本色语文的内涵 | 第15页 |
二、本色语文的基本定位 | 第15-16页 |
第二节 本色语文课程观的内容与建构 | 第16-20页 |
一、本色语文课程观的内容 | 第16-18页 |
二、本色语文课程观的建构 | 第18-20页 |
第三章 黄厚江和谐共生教学观 | 第20-39页 |
第一节 和谐共生教学观的基本内涵 | 第20页 |
第二节 和谐共生阅读教学观 | 第20-31页 |
一、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 | 第20-22页 |
二、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22-25页 |
三、和谐共生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和实施途径 | 第25-31页 |
第三节 和谐共生写作教学观 | 第31-35页 |
一、写作教学的价值取向 | 第31-32页 |
二、写作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32-34页 |
三、和谐共生写作教学的策略 | 第34-35页 |
第四节 和谐共生的教学原则 | 第35-39页 |
一、和谐原则 | 第36页 |
二、适度原则 | 第36-37页 |
三、整体原则 | 第37页 |
四、节奏原则 | 第37-39页 |
第四章 黄厚江语文思想教育的当代价值和启示 | 第39-43页 |
第一节 黄厚江语文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 第39-40页 |
一、黄厚江语文教育思想的理论意义 | 第39-40页 |
二、黄厚江语文教育思想的实践意义 | 第40页 |
第二节 黄厚江语文教育思想的启示 | 第40-43页 |
一、语文教学要遵循学科规律 | 第41页 |
二、语文教师要善于总结和反思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