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中、老年论文

南京市养老机构现状分析与规划对策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5页
    1.1 研究缘起第13-15页
        1.1.1 历史背景第13-14页
        1.1.2 国家、省、市层面对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提出高要求第14页
        1.1.3 城镇化进程加快对养老服务业带来巨大契机第14页
        1.1.4 南京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对养老事业的重视第14-15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5页
        1.2.1 研究目的第15页
        1.2.2 研究意义第15页
    1.3 相关概念界定与研究进展第15-22页
        1.3.1 概念界定第15-19页
        1.3.2 国外相关研究第19-21页
        1.3.3 国内相关研究第21-22页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框架第22-25页
        1.4.1 研究内容第22页
        1.4.2 研究方法第22-24页
        1.4.3 研究框架第24-25页
第二章 南京市养老机构现状供需分析第25-51页
    2.1 南京市老年人口概况第25-30页
        2.1.1 老年人口比重大,增速快第25-26页
        2.1.2 高龄老人比例高、患慢性病占比高第26-28页
        2.1.3 空巢化占比高第28-29页
        2.1.4 老年人口数量全市分布不均第29-30页
    2.2 养老机构需求分析第30-32页
    2.3 养老机构现状供给分析第32-35页
        2.3.1 南京市养老机构构成类型及床位数量分布现状第32-34页
        2.3.2 养老机构服务内容第34-35页
        2.3.3 养老产业发展情况第35页
    2.4 现状问题分析第35-50页
        2.4.1 床位供给总量不足与高空置率并存矛盾突出第36-37页
        2.4.2 养老机构结构不合理第37-39页
        2.4.3 空间分布与利用率存在较大差异第39-42页
        2.4.4 服务水平与需求错位,地区差异大第42-50页
    2.5 小结第50-51页
第三章 养老相关政策、规范分析及国内外经验借鉴第51-63页
    3.1 相关文件解读第51-55页
        3.1.1 政策法规层面第51-53页
        3.1.2 技术规范层面第53-55页
    3.2 国外发展养老机构经验借鉴第55-59页
        3.2.1 日本养老机构发展经验第55-56页
        3.2.2 新加坡养老机构发展经验第56-58页
        3.2.3 荷兰养老机构发展经验第58-59页
    3.3 国内养发展老机构经验借鉴第59-62页
        3.3.1 北京养老机构发展经验第59-60页
        3.3.2 上海养老机构发展经验第60页
        3.3.3 苏州养老机构发展经验第60-62页
    3.4 小结第62-63页
第四章 养老机构规划对策研究及实证分析第63-87页
    4.1 南京市养老机构发展目标第63-64页
        4.1.1 老年人口规模预测第63-64页
        4.1.2 养老机构床位规模预测第64页
    4.2 南京市养老机构规划策略第64-75页
        4.2.1 增加总量供给,提高入住率第64-66页
        4.2.2 完善养老机构供给结构第66-68页
        4.2.3 统筹全市布局,解决供需错位第68-70页
        4.2.4 提高建设管理水平第70-73页
        4.2.5 实施对策第73-75页
    4.3 实证分析第75-85页
        4.3.1 南京市鼓楼区养老机构布局规划第75-80页
        4.3.2 南京市浦口区养老机构布局规划第80-84页
        4.3.3 鼓楼区与浦口区规划对比分析第84-85页
    4.4 小结第85-87页
第五章 论文总结与反思第87-90页
    5.1 主要结论第87-88页
    5.2 不足与展望第88-90页
        5.2.1 论文不足第88页
        5.2.2 前景展望第88-90页
参考文献第90-94页
附录第94-97页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第97-98页
致谢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诺思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启示--意识形态的经济学视角阐释
下一篇:近代中国教会大学校园文化研究(1879-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