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近郊旅游休闲区规划设计研究--以赤山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9页 |
1.1 选题缘起 | 第13-14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3 相关概念及研究对象界定 | 第14-18页 |
1.3.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8页 |
1.3.2 研究对象 | 第18页 |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8-26页 |
1.4.1 城郊旅游研究综述 | 第18-21页 |
1.4.2 旅游休闲区相关研究综述 | 第21-25页 |
1.4.3 研究总结 | 第25-26页 |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6-28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26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26-28页 |
1.6 研究框架 | 第28-29页 |
第2章 南京近郊旅游休闲区基本概况及现状问题分析 | 第29-45页 |
2.1 近郊旅游休闲区基本概况 | 第29-35页 |
2.1.1 近郊旅游的基本特点 | 第29-31页 |
2.1.2 近郊旅游休闲区的特点 | 第31-33页 |
2.1.3 近郊旅游休闲区的类型 | 第33-35页 |
2.2 南京近郊旅游休闲区概况 | 第35-36页 |
2.3 南京近郊旅游休闲区现状问题 | 第36-40页 |
2.3.1 定位不准确,主题雷同问题严重 | 第36-38页 |
2.3.2 功能布局不合理,整体形象不鲜明 | 第38页 |
2.3.3 旅游资源保护不足,产品特色性较差 | 第38-39页 |
2.3.4 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问题最凸显 | 第39-40页 |
2.4 近郊旅游休闲区规划建设的影响因素 | 第40-44页 |
2.4.1 外部因素 | 第40-43页 |
2.4.2 内部因素 | 第43-4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3章 近郊旅游休闲区规划要素梳理 | 第45-55页 |
3.1 相关理论研究 | 第45-48页 |
3.1.1 旅游区位理论 | 第45-46页 |
3.1.2 旅游持续发展理论 | 第46-47页 |
3.1.3 地域分异规律理论 | 第47-48页 |
3.2 近郊旅游休闲区规划要素分析 | 第48-54页 |
3.2.1 前期定位阶段的要素分析 | 第48-51页 |
3.2.2 规划设计阶段的要素分析 | 第51-53页 |
3.2.3 规划要素总结 | 第53-5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4章 南京近郊旅游休闲区规划设计对策 | 第55-81页 |
4.1 规划定位方面 | 第55-61页 |
4.1.1 旅游资源及发展环境评价 | 第55-57页 |
4.1.2 上位规划及相关政策的指导 | 第57-58页 |
4.1.3 目标市场定位 | 第58-60页 |
4.1.4 规划定位对策总结 | 第60-61页 |
4.2 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 | 第61-69页 |
4.2.1 空间布局方面 | 第61-65页 |
4.2.2 功能分区方面 | 第65-68页 |
4.2.3 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对策总结 | 第68-69页 |
4.3 特色塑造方面 | 第69-74页 |
4.3.1 现状资源的改造与提升 | 第69-72页 |
4.3.2 旅游产品特色化 | 第72-73页 |
4.3.3 特色塑造对策总结 | 第73-74页 |
4.4 交通设施方面 | 第74-78页 |
4.4.1 对外交通系统 | 第74-75页 |
4.4.2 内部交通系统 | 第75-77页 |
4.4.3 交通设施对策总结 | 第77-7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8-81页 |
第5章 南京市赤山旅游休闲区案例验证 | 第81-99页 |
5.1 基本概况 | 第81-83页 |
5.1.1 背景分析 | 第81页 |
5.1.2 区位分析 | 第81页 |
5.1.3 赤山的典型性与代表性分析 | 第81-83页 |
5.2 案例前期规划定位 | 第83-88页 |
5.2.1 现状发展条件分析 | 第83-87页 |
5.2.2 规划定位总结 | 第87-88页 |
5.3 总体布局 | 第88-92页 |
5.3.1 空间布局 | 第88页 |
5.3.2 功能分区 | 第88-92页 |
5.4 特色塑造 | 第92-95页 |
5.4.1 现状资源的改造与提升 | 第92-93页 |
5.4.2 资源利用下的特色产品开发 | 第93-94页 |
5.4.3 生态环境的保护 | 第94-95页 |
5.5 交通设施规划 | 第95-98页 |
5.5.1 景观化外部交通设计 | 第95页 |
5.5.2 合理化内部交通设计 | 第95-98页 |
5.6 项目总结与思考 | 第98-99页 |
第6章 结语与展望 | 第99-102页 |
6.1 结语 | 第99-101页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101-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6页 |
附录 | 第106-107页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第107-108页 |
致谢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