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保护学论文--各种鱼的病害、敌害及其防治论文

迟缓爱德华菌弱毒株的分离鉴定及对罗非鱼的免疫保护效果研究

中文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1 前言第12-21页
    1.1 迟缓爱德华菌研究进展第13-14页
        1.1.1 概述第13页
        1.1.2 致病机理和毒力基因第13-14页
        1.1.3 迟缓爱德华菌病的防控第14页
    1.2 罗非鱼养殖概况第14-15页
    1.3 鱼类免疫系统第15-17页
        1.3.1 鱼类的免疫器官第15-16页
        1.3.2 鱼类的免疫细胞第16页
        1.3.3 鱼类的体液免疫因子第16-17页
        1.3.4 鱼类的细胞因子第17页
    1.4 影响鱼类免疫的主要因素第17-18页
        1.4.1 固有免疫应答及其调节第17页
        1.4.2 适应性免疫应答及其调节第17-18页
        1.4.3 母源性免疫(maternal immunity)第18页
    1.5 鱼类疫苗的接种途径第18页
    1.6 疫苗研究现状第18-19页
        1.6.1 疫苗种类第18-19页
        1.6.2 弱毒疫苗的优点第19页
    1.7 荧光定量技术第19-20页
        1.7.1 荧光定量技术的分类第19-20页
        1.7.2 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定量方法第20页
    1.8 研究背景第20-21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1-35页
    2.1 材料第21-23页
        2.1.1 实验用鱼及菌株第21页
        2.1.2 实验试剂及耗材第21页
        2.1.3 主要仪器第21页
        2.1.4 实验所用溶液及其配制第21-23页
    2.2 试验方法第23-35页
        2.2.1 迟缓爱德华菌的分离鉴定第23-28页
            2.2.1.1 细菌的分离与纯化第23页
            2.2.1.2 分离菌株的鉴定第23-27页
            2.2.1.3 PCR扩增迟缓爱德华的常见毒力基因第27-28页
        2.2.2 疫苗制备第28-29页
            2.2.2.1 迟缓爱德华菌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的制备第28页
            2.2.2.2 疫苗的无菌检验第28-29页
        2.2.3 疫苗对罗非鱼的免疫实验第29-35页
            2.2.3.1 动物分组免疫与采血第29页
            2.2.3.2 ELISA检测抗体效价第29-30页
            2.2.3.3 荧光定量PCR检测罗非鱼细胞因子的相对表达量第30-33页
            2.2.3.4 酶活力检测第33-34页
            2.2.3.5 相对免疫保护率的测定第34页
            2.2.3.6 数据处理分析第34-35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5-57页
    3.1 分离菌株的鉴定及分析第35-42页
        3.1.1 分离菌株的形态第35页
        3.1.2 生化鉴定结果第35-36页
        3.1.3 分离菌株的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第36-37页
        3.1.4 特异性引物检测结果第37页
        3.1.5 分离菌株TANX药敏实验结果第37-38页
        3.1.6 PCR扩增迟缓爱德华菌主要毒力基因第38-42页
    3.2 疫苗安全性实验第42页
    3.3 攻毒剂量的确定第42页
    3.4 ELISA最佳抗体浓度第42-43页
    3.5 抗体水平测定第43-44页
    3.6 酶活力测定结果第44-47页
        3.6.1 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第44-45页
        3.6.2 免疫对血清中酸性磷酸酶含量的影响第45-46页
        3.6.3 免疫对血清中碱性磷酸酶含量的影响第46-47页
    3.7 荧光定量测定结果第47-56页
        3.7.1 免疫对TNF在头肾和脾脏中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第50-51页
        3.7.2 免疫对IL-1 在头肾和脾脏中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第51-52页
        3.7.3 免疫对IFN在头肾和脾脏中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第52-54页
        3.7.4 免疫对Caspase3在头肾和脾脏中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第54-56页
    3.8 相对免疫保护率结果第56-57页
4 讨论第57-61页
    4.1 罗非鱼抗体水平第57页
    4.2 罗非鱼血清中酶活力第57-58页
    4.3 疫苗免疫对罗非鱼免疫相关基因的影响第58-59页
    4.4 疫苗免疫对罗非鱼的免疫保护率第59-61页
5 结论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6页
致谢第66-67页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表达空肠弯曲菌保护性抗原cfrA、cjaA基因的重组乳酸菌的构建及口服免疫研究
下一篇:逆转录酶抑制剂类药物对鸡逆转录病毒的抑制作用及药物选择压下禽白血病病毒耐药毒株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