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 引言 | 第9-11页 |
| 第一章 选题依据与研究设计 | 第11-22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一) 教育政策的引导 | 第11页 |
| (二) 国外小学教师多学科教学的情况 | 第11-12页 |
| (三) 个人对小学教师多学科教学的感受 | 第12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一) 理论价值 | 第12-13页 |
| (二) 实践意义 | 第13页 |
| 三、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 (一)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 (二)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5-17页 |
| (三)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7-19页 |
| 四、研究设计 | 第19-20页 |
| (一)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 (二)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 五、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 (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0-21页 |
| (二) 小学生感知发展特点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X县小学教师多学科教学的现状与分析 | 第22-26页 |
| 一、X县的背景介绍 | 第22页 |
| 二、研究过程及数据处理 | 第22-23页 |
| 三、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统计 | 第23-26页 |
| (一) 多学科教学教师的性别分布 | 第23-24页 |
| (二) 多学科教学教师的年龄分布 | 第24页 |
| (三) 多学科教学教师的最高学历分布 | 第24-25页 |
| (四) 多学科教学教师所处年级段的分布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X县小学教师多学科教学现状的原因分析 | 第26-33页 |
| 一、年龄在31-40岁之间的教师是承担多学科教学的主力军 | 第26-27页 |
| 二、备课时间长是多学科教学压力的最主要原因 | 第27-28页 |
| 三、教师所教学科门数与教师职称之间不相关 | 第28-29页 |
| 四、承担多学科教学的教师专业对口比例不高 | 第29-31页 |
| 五、教师所教学科门数对其月工资总收入几乎没有影响 | 第31-33页 |
| 第四章 X县小学教师多学科教学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33-40页 |
| 一、多学科隐性工作的忽略 | 第33-34页 |
| 二、多学科发展途径的不明晰 | 第34-35页 |
| 三、多学科教学的被动承担 | 第35-36页 |
| 四、多学科培训的针对性不强 | 第36-38页 |
| 五、多主科组合方式的教学意愿不强 | 第38-40页 |
| 第五章 关于多学科教学发展的若干建议 | 第40-47页 |
| 一、突破被动适应理念,承认多学科教学的合理性 | 第40-41页 |
| 二、重视职前培养,提升多学科教学的能力 | 第41-44页 |
| 三、给予政策倾斜,提供多学科教学的发展动力 | 第44-47页 |
| 结语 | 第47-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 附录 | 第52-58页 |
| 后记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