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选题来源 | 第8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8-9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1 文献研究法 | 第14页 |
1.4.2 调查分析法 | 第14-15页 |
1.4.3 宏观综合研究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 第15页 |
1.5 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消费主义视域下大众文化消费理论介绍 | 第16-26页 |
2.1 消费及消费主义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20页 |
2.1.1 消费的内涵 | 第16页 |
2.1.2 消费主义的产生和内涵逻辑 | 第16-18页 |
2.1.3 鲍德里亚等人的大众文化消费理论内涵 | 第18-19页 |
2.1.4 消费观在中国的历史流变 | 第19-20页 |
2.2 大众文化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2页 |
2.2.1 大众文化的产生和内涵逻辑 | 第20-21页 |
2.2.2 当代中国语境下的大众文化 | 第21页 |
2.2.3 大众文化消费 | 第21-22页 |
2.3 消费主义语境下的大众文化消费 | 第22-26页 |
2.3.1 消费主义与大众文化合谋共生 | 第22-23页 |
2.3.2 消费主义介入大众文化的具体表现 | 第23-24页 |
2.3.3 消费主义渗透下大众文化影响力的多维审视 | 第24-25页 |
2.3.4 消费主义影响下的新媒介特征 | 第25-26页 |
第三章 陕西省高校女大学生大众文化消费现状分析 | 第26-42页 |
3.1 当代女大学生消费心理特征分析 | 第26-28页 |
3.1.1 个性独立与过分依赖并存,过于强调个人需求 | 第26-27页 |
3.1.2 思维活跃与内心空虚并存,缺乏自信心 | 第27页 |
3.1.3 自我期待与群体认同共存,重视情感消费 | 第27-28页 |
3.2 问卷设计与调查情况说明 | 第28-30页 |
3.2.1 问卷初稿设计说明 | 第28页 |
3.2.2 问卷调查说明 | 第28-30页 |
3.3 女大学生大众文化消费意识的考察 | 第30-35页 |
3.3.1 关于大众文化内容的消费 | 第30-31页 |
3.3.2 关于大众文化明星的消费 | 第31-33页 |
3.3.3 关于大众文化场所的消费 | 第33-34页 |
3.3.4 关于大众文化衍生品的消费 | 第34-35页 |
3.4 女大学生大众文化消费行为的具体表现 | 第35-42页 |
3.4.1 参与性消费 | 第35-37页 |
3.4.2 符号性消费 | 第37-38页 |
3.4.3 网络消费趋向化 | 第38-40页 |
3.4.4 消费目的虚无化 | 第40-42页 |
第四章 女大学生大众文化消费观的成因分析 | 第42-49页 |
4.1 西方消费主义渗透,多元文化冲击 | 第42-43页 |
4.2 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针对性不够 | 第43-45页 |
4.3 大众文化自身发展的影响力量 | 第45-47页 |
4.3.1 大众文化自身的内容建构带来的消费诱惑 | 第45-46页 |
4.3.2 大众文化制造的“明星符号”带来的消费认同 | 第46页 |
4.3.3 网络虚拟性和便捷性制造新的消费热点 | 第46-47页 |
4.4 女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 | 第47-48页 |
4.4.1 消费心理不成熟,感性消费严重 | 第47页 |
4.4.2 自我意识加强,网络社交普遍 | 第47-48页 |
4.5 家庭消费教育监管不足 | 第48-49页 |
第五章 高校女大学生理性消费观的构建及对策 | 第49-55页 |
5.1 正确认识大众文化消费需求,宣扬主流价值观念 | 第49-50页 |
5.2 开展朋辈教育,助力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50-51页 |
5.2.1 朋辈教育对于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优势表现 | 第50页 |
5.2.2 朋辈教育在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实际应用 | 第50-51页 |
5.3 充分发挥高校文化引导功能 | 第51-53页 |
5.3.1 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 第51-52页 |
5.3.2 以思想政治教育课为主阵地,发挥其他学科优势 | 第52页 |
5.3.3 发挥社团活动作用,提高生活情趣 | 第52页 |
5.3.4 组织女大学生特色活动,树立自信心 | 第52-53页 |
5.4 重视家庭教育督促功能 | 第53页 |
5.4.1 尊重子女文化诉求,建立亲情互动平台 | 第53页 |
5.4.2 父母以身作则,培养子女自立意识 | 第53页 |
5.5 提升女大学生消费的自我管理能力 | 第53-55页 |
5.5.1 加强认知,增强自我责任感 | 第53-54页 |
5.5.2 坚持实用消费的原则,避免冲动消费 | 第54-55页 |
第六章 结论、不足与展望 | 第55-56页 |
6.1 结论 | 第55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9-60页 |
附录 | 第60-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