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4-26页 |
1.1 华细辛种质资源研究概况 | 第14-16页 |
1.1.1 细辛属植物系统分类概况 | 第14-15页 |
1.1.2 华细辛生长发育特征与资源现状 | 第15-16页 |
1.2 中药细辛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2.1 细辛药理活性成分与应用价值 | 第16-17页 |
1.2.2 细辛毒性与安全用药 | 第17页 |
1.3 甲基丁香酚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1.3.1 甲基丁香酚生物合成途径 | 第18-19页 |
1.3.2 甲基丁香酚应用价值 | 第19-20页 |
1.4 CAD研究概况 | 第20-24页 |
1.4.1 CAD蛋白结构特征与酶学特性 | 第20-21页 |
1.4.2 CAD在植物生长发育中作用 | 第21页 |
1.4.3 CAD家族成员的分类 | 第21-22页 |
1.4.4 CAD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 第22-23页 |
1.4.5 CAD基因克隆与功能验证 | 第23-24页 |
1.5 立题背景与意义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基于转录组测序数据库华细辛CAD基因的挖掘 | 第26-37页 |
2.1 引言 | 第26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26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6-28页 |
2.3.1 华细辛CAD基因的挖掘 | 第26-27页 |
2.3.2 华细辛CAD结构与功能预测 | 第27页 |
2.3.3 华细辛CAD系统发育分析 | 第27-28页 |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8-35页 |
2.4.1 华细辛CAD基因的挖掘 | 第28页 |
2.4.2 华细辛CAD结构与功能预测 | 第28-35页 |
2.4.3 华细辛CAD系统进化分析 | 第3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三章 华细辛CAD基因的同源克隆与分析 | 第37-58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实验器材 | 第37-38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37-38页 |
3.2.2 实验试剂 | 第38页 |
3.2.3 实验仪器 | 第38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8-46页 |
3.3.1 华细辛叶片总RNA提取 | 第38-39页 |
3.3.2 华细辛cDNA合成 | 第39-40页 |
3.3.3 华细辛CAD基因保守片段克隆 | 第40-43页 |
3.3.4 华细辛CAD基因5'RACE与3'RACE扩增 | 第43-46页 |
3.3.5 华细辛CAD基因cDNA全长的获得 | 第46页 |
3.3.6 华细辛CAD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6页 |
3.3.7 CAD系统发育分析 | 第46页 |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6-57页 |
3.4.1 华细辛叶片总RNA提取 | 第46-47页 |
3.4.2 华细辛CAD基因克隆引物设计 | 第47页 |
3.4.3 华细辛CAD基因保守片段的克隆以及5'/3'RACE扩增 | 第47-48页 |
3.4.4 华细辛CAD基因cDNA全长的获得 | 第48-49页 |
3.4.5 华细辛CAD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9-54页 |
3.4.6 CAD系统发育分析 | 第54-5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华细辛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中内参基因的筛选 | 第58-69页 |
4.1 引言 | 第58页 |
4.2 实验器材 | 第58-59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58-59页 |
4.2.2 实验试剂 | 第59页 |
4.2.3 实验仪器 | 第59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59-62页 |
4.3.1 华细辛不同生长时期不同组织总RNA提取 | 第59-60页 |
4.3.2 华细辛cDNA合成 | 第60页 |
4.3.3 候选内参基因选择与引物设计 | 第60-61页 |
4.3.4 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与程序设定 | 第61页 |
4.3.5 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筛选相关软件 | 第61-62页 |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2-68页 |
4.4.1 华细辛不同生长时期不同组织总RNA提取 | 第62-63页 |
4.4.2 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筛选相关软件分析结果 | 第63-6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华细辛CAD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 第69-77页 |
5.1 引言 | 第69页 |
5.2 实验器材 | 第69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69-70页 |
5.3.1 华细辛总RNA提取与cDNA合成 | 第69页 |
5.3.2 AsCADs荧光定量PCR引物设计与程序设定 | 第69-70页 |
5.3.3 AsCADs表达分析 | 第70页 |
5.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0-76页 |
5.4.1 华细辛不同生长时期不同组织总RNA提取 | 第70页 |
5.4.2 AsCADs荧光定量PCR引物设计 | 第70-71页 |
5.4.3 AsCADs荧光定量PCR引物特异性分析 | 第71-72页 |
5.4.4 AsCADs表达分析 | 第72-7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六章 AsCAD基因转拟南芥真核表达分析 | 第77-89页 |
6.1 引言 | 第77页 |
6.2 实验器材 | 第77-78页 |
6.2.1 实验材料 | 第77页 |
6.2.2 菌株与载体 | 第77-78页 |
6.2.3 主要培养基 | 第78页 |
6.2.4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78页 |
6.3 实验方法 | 第78-84页 |
6.3.1 表达载体构建 | 第78-80页 |
6.3.2 重组质粒转入根瘤农杆菌GV3101 | 第80-81页 |
6.3.3 农杆菌介导稳定转化拟南芥 | 第81页 |
6.3.4 拟南芥转基因阳性植株筛选 | 第81-83页 |
6.3.5 转基因拟南芥木质素含量测定 | 第83-84页 |
6.4 结果与讨论 | 第84-88页 |
6.4.1 表达载体构建 | 第84-85页 |
6.4.2 转基因拟南芥阳性植株的获得 | 第85页 |
6.4.3 转基因拟南芥PCR验证结果 | 第85-86页 |
6.4.4 转基因拟南芥木质素含量测定结果 | 第86-88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七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89-92页 |
7.1 研究总结 | 第89-90页 |
7.2 工作展望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100页 |
附录Ⅰ | 第100-102页 |
附录Ⅱ | 第102-103页 |
致谢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