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铁路文化遗产保护的文化园设计研究
致谢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引言 | 第11-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1 丰富理论基础,提供实践指导 | 第13页 |
1.3.2 保护文化遗产,延续历史文脉 | 第13页 |
1.3.3 服务城市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 第13-14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1 文献查阅与分析 | 第14页 |
1.4.2 案例分析 | 第14页 |
1.4.3 实地考察法 | 第14页 |
1.4.4 理论分析法 | 第14-15页 |
2 铁路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概述 | 第15-29页 |
2.1 主要概念厘定 | 第15-16页 |
2.1.1 文化遗产 | 第15页 |
2.1.2 铁路文化遗产 | 第15页 |
2.1.3 文化遗产保护 | 第15-16页 |
2.1.4 文化园 | 第16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2.2.1 可持续发展战略 | 第16-17页 |
2.2.2 恢复生态学 | 第17-18页 |
2.3 铁路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价值 | 第18-21页 |
2.3.1 历史文化价值 | 第18-19页 |
2.3.2 经济价值 | 第19-20页 |
2.3.3 社会价值 | 第20页 |
2.3.4 美学价值 | 第20-21页 |
2.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1-29页 |
2.4.1 国外研究现状与经验 | 第22-26页 |
2.4.2 国内研究现状与经验 | 第26-29页 |
3 铁路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调查分析 | 第29-46页 |
3.1 调查范围和内容 | 第29-30页 |
3.2 铁路文化遗产构成要素 | 第30-35页 |
3.2.1 主体构成 | 第31-32页 |
3.2.2 附属构成 | 第32-34页 |
3.2.3 环境氛围 | 第34-35页 |
3.3 铁路文化遗产类型总结 | 第35-38页 |
3.3.1 根据铁路与城市相对位置分类 | 第35页 |
3.3.2 根据运输性质分类 | 第35-36页 |
3.3.3 根据铁路建设高度分类 | 第36-37页 |
3.3.4 根据铁路条数分类 | 第37-38页 |
3.4 开发模式 | 第38-39页 |
3.5 功能开发 | 第39-45页 |
3.5.1 观光旅游路线 | 第39-40页 |
3.5.2 区域总体建设 | 第40-41页 |
3.5.3 铁路文化园 | 第41-42页 |
3.5.4 休闲步游道 | 第42页 |
3.5.5 创意产业园 | 第42-43页 |
3.5.6 商业街区 | 第43-44页 |
3.5.7 铁路博物馆 | 第44-45页 |
3.6 保护与开发面临的挑战 | 第45-46页 |
3.6.1 面临处境 | 第45页 |
3.6.2 存在问题 | 第45-46页 |
4 铁路文化园开发设计对策 | 第46-58页 |
4.1 基本原则 | 第46-48页 |
4.1.1 以人为本原则 | 第46页 |
4.1.2 尊重场地原则 | 第46-47页 |
4.1.3 生态经济原则 | 第47页 |
4.1.4 综合效益原则 | 第47-48页 |
4.2 铁路文化园开发模式 | 第48-51页 |
4.2.1 开发意义 | 第48-49页 |
4.2.2 前期调研 | 第49-50页 |
4.2.3 规划与方案设计 | 第50-51页 |
4.2.4 方案实施 | 第51页 |
4.2.5 后期管理 | 第51页 |
4.3 生态恢复 | 第51-53页 |
4.3.1 土壤修复 | 第51-52页 |
4.3.2 水体修复 | 第52页 |
4.3.3 植被恢复与再生 | 第52-53页 |
4.4 基地设施处理对策 | 第53-58页 |
4.4.1 保留方式 | 第53-54页 |
4.4.2 建筑、设施再利用 | 第54-56页 |
4.4.3 废弃材料再利用 | 第56页 |
4.4.4 艺术处理手法 | 第56-58页 |
5 案例分析 | 第58-71页 |
5.1 台湾高雄市哈玛星铁道文化园 | 第58-65页 |
5.1.1 区域概况 | 第58-61页 |
5.1.2 处理对策 | 第61-65页 |
5.1.3 价值与意义 | 第65页 |
5.2 悉尼The Goods Line | 第65-71页 |
5.2.1 区域概况 | 第65-67页 |
5.2.2 处理对策 | 第67-70页 |
5.2.3 价值与意义 | 第70-71页 |
6 结论与创新 | 第71-73页 |
6.1 结论 | 第71-72页 |
6.2 创新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图表信息 | 第76-78页 |
作者简历 | 第78-80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