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NSYS的车桥耦合动力计算方法研究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车桥耦合振动研究历程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研究历程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历程 | 第13-15页 |
1.3 车桥耦合动力计算的实现方法 | 第15-17页 |
1.3.1 开发专用软件 | 第15页 |
1.3.2 编程计算 | 第15-16页 |
1.3.3 编程与结构分析软件 | 第16页 |
1.3.4 多体动力学软件与结构分析软件 | 第16-17页 |
1.4 本文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第17-19页 |
1.4.1 本文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1.4.2 本文创新点 | 第18-19页 |
2 车桥耦合动力计算原理 | 第19-35页 |
2.1 车辆理论模型 | 第19-28页 |
2.1.1 车辆振动的基本型式 | 第19-21页 |
2.1.2 车辆模型的基本假定 | 第21-22页 |
2.1.3 车辆运动方程的建立 | 第22-27页 |
2.1.4 车辆动力平衡方程组 | 第27-28页 |
2.2 桥梁理论模型 | 第28-29页 |
2.3 轨道不平顺 | 第29-31页 |
2.4 车桥系统动力平衡方程组 | 第31-33页 |
2.5 全过程迭代法 | 第3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3 基于ANSYS的车桥耦合动力计算方法的建立 | 第35-53页 |
3.1 ANSYS功能简介 | 第35-36页 |
3.2 车辆计算模型 | 第36-41页 |
3.3 桥梁计算模型 | 第41-42页 |
3.4 车辆过桥的实现 | 第42-45页 |
3.4.1 系统参数 | 第42-43页 |
3.4.2 车桥耦合关系的建立 | 第43-44页 |
3.4.3 全过程迭代模式 | 第44-45页 |
3.5 对比验证 | 第45-5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0-53页 |
4 基于ANSYS的车桥耦合动力响应分析 | 第53-77页 |
4.1 车桥系统振动性能评价标准 | 第53-57页 |
4.1.1 车辆运行安全性标准 | 第53-56页 |
4.1.2 车辆运行平稳性标准 | 第56页 |
4.1.3 桥梁动力性能评定标准 | 第56-57页 |
4.2 桥梁自振特性分析 | 第57-63页 |
4.2.1 蔚汾河特大桥主桥概况 | 第57-60页 |
4.2.2 蔚汾河特大桥主桥自振特性分析 | 第60-63页 |
4.3 车辆参数 | 第63-64页 |
4.4 自激激励 | 第64-65页 |
4.5 车桥耦合动力响应分析 | 第65-76页 |
4.5.1 车辆响应分析 | 第65-69页 |
4.5.2 桥梁响应分析 | 第69-7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5.1 结论 | 第77-78页 |
5.2 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3-87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