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选题的背景 | 第11页 |
1.2 弦支弯顶结构的提出 | 第11-12页 |
1.3 弦支穹顶结构分类及特点 | 第12-16页 |
1.3.1 弦支穹顶结构分类 | 第13-15页 |
1.3.2 弦支穹顶结构的特点 | 第15-16页 |
1.4 弦支穹顶结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4.1 弦支穹顶结构预应力设计 | 第16-18页 |
1.4.2 弦支穹顶结构预应力优化设计 | 第18-19页 |
1.4.3 弦支穹顶结构静动力分析 | 第19页 |
1.4.4 弦支穹顶结构稳定性分析 | 第19页 |
1.4.5 弦支穹顶结构预应力施工分析 | 第19-20页 |
1.4.6 弦支穹顶结构试验研究 | 第20页 |
1.5 弦支穹顶结构工程应用 | 第20-22页 |
1.6 研究的意义 | 第22-23页 |
1.7 需要进一步解决问题 | 第23-24页 |
1.8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弦支穹顶结构有限元理论 | 第25-36页 |
2.1 引言 | 第25页 |
2.2 弦支穹顶结构参数化建模 | 第25-27页 |
2.2.1 单元的选取 | 第25-26页 |
2.2.2 节点荷载生成 | 第26-27页 |
2.3 线性和非线性求解方法 | 第27-28页 |
2.3.1 线性分析求解方法 | 第27页 |
2.3.2 非线性分析求解方法 | 第27-28页 |
2.4 结构形态分析理论 | 第28-30页 |
2.5 优化设计理论 | 第30-34页 |
2.5.1 ANSYS优化设计分析过程 | 第30页 |
2.5.2 ANSYS优化变量 | 第30-31页 |
2.5.3 优化设计步骤及程序 | 第31-32页 |
2.5.4 优化方法和优化工具 | 第32-34页 |
2.6 APDL程序编制及调试心得 | 第34-35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弦支弯顶结构预应力设计方法与静力分析 | 第36-55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弦支穹顶预应力传力路径、引入方法及设计准则 | 第36-38页 |
3.2.1 弦支穹顶传力路径 | 第36-37页 |
3.2.2 预应力引入方法 | 第37页 |
3.2.3 预应力设计准则 | 第37-38页 |
3.3 计算模型 | 第38-40页 |
3.4 弦支穹顶预应力设计方法 | 第40-46页 |
3.4.1 环索预应力比确定方法 | 第40-44页 |
3.4.2 环索预应力幅值设计准则 | 第44-45页 |
3.4.3 刚性索法及改进刚性索法 | 第45-46页 |
3.5 环索预应力设计方案 | 第46-49页 |
3.5.1 环索预应力方案的确定 | 第46页 |
3.5.2 环索设计预应力及预应力比 | 第46-49页 |
3.6 弦支穹顶结构线性与非线性对比分析 | 第49-53页 |
3.6.1 结构位移对比分析 | 第49-51页 |
3.6.2 结构内力对比分析 | 第51-53页 |
3.7 弦支弯顶结构与单层网壳对比分析 | 第53-54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既有方法-弦支穹顶结构优化设计 | 第55-72页 |
4.1 引言 | 第55页 |
4.2 弦支弯顶结构预应力优化的重要性 | 第55-56页 |
4.3 既有方法结构优化数学模型 | 第56-58页 |
4.4 既有方法结构模拟方法 | 第58-59页 |
4.5 既有方法结构优化设计步骤及程序 | 第59-60页 |
4.6 既有方法弦支穹顶优化设计实例 | 第60-71页 |
4.6.1 工程背景 | 第60-61页 |
4.6.2 荷载工况 | 第61-62页 |
4.6.3 结构统材信息及设计参数 | 第62页 |
4.6.4 优化设计结果 | 第62-71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五章 改进罚函数方法-弦支穹顶结构优化设计 | 第72-93页 |
5.1 引言 | 第72页 |
5.2 改进罚函数优化方法基本原理 | 第72-73页 |
5.3 改进罚函数方法结构优化数学模型 | 第73-75页 |
5.4 改进罚函数-结构模拟方法 | 第75页 |
5.5 改进罚函数方法优化设计步骤及程序 | 第75-77页 |
5.6 改进罚函数方法-弦支穹顶结构优化设计实例 | 第77-91页 |
5.6.1 工程背景 | 第77-78页 |
5.6.2 荷载工况 | 第78-79页 |
5.6.3 结构统材信息及设计参数 | 第79-80页 |
5.6.4 改进优化设计结果对比分析 | 第80-91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第六章 弦支穹顶结构参数优化设计分析 | 第93-118页 |
6.1 引言 | 第93页 |
6.2 弦支穹顶结构矢跨比优化设计 | 第93-100页 |
6.2.1 结构优化数学模型 | 第93-94页 |
6.2.2 结构模拟方法 | 第94-95页 |
6.2.3 结构矢跨比优化设计步骤及程序 | 第95-96页 |
6.2.4 弦支穹顶矢跨比优化实例 | 第96-100页 |
6.3 弦支穹顶结构参数分析 | 第100-116页 |
6.3.1 矢跨比对结构静力性能的影响 | 第101-105页 |
6.3.2 预应力对结构静力性能的影响 | 第105-108页 |
6.3.3 撑杆长度对结构静力性能的影响 | 第108-111页 |
6.3.4 环索面积对结构静力性能的影响 | 第111-114页 |
6.3.5 撑杆面积对结构静力性能的影响 | 第114-116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16-118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8-121页 |
7.1 结论 | 第118-120页 |
7.2 展望 | 第120-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2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 第126-127页 |
致谢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