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21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一)基于美国研究型大学在美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 第10页 |
(二)基于课程国际化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中的核心地位 | 第10页 |
(三)基于我国建设全球研究型大学的需要 | 第10-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页 |
三、相关概念界定 | 第11-14页 |
(一)研究型大学 | 第11-12页 |
(二)课程 | 第12-13页 |
(三)课程国际化 | 第13-14页 |
四、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一)有关美国大学课程国际化方面的研究 | 第14-17页 |
(二)有关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相关研究 | 第17-19页 |
(三)目前研究现状与不足 | 第19-20页 |
五、研究创新点 | 第20页 |
六、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20页 |
(二)比较研究法 | 第20页 |
(三)历史研究法 | 第20页 |
(四)案例研究法 | 第20-21页 |
第一章 美国研究型大学课程国际化发展概述 | 第21-29页 |
一、美国研究型大学课程国际化的发展历程 | 第21-25页 |
(一)研究型大学出现之前的课程国际化(17~19 世纪上半叶) ——移植借鉴欧洲大学课程 | 第21-22页 |
(二)研究型大学出现至第二次世界大战(19 世纪下半叶~20 世纪上半叶) ——学科普遍化运动 | 第22-23页 |
(三)快速发展阶段(20 世纪下半叶~20 世纪80年代) ——以外语训练与区域研究为重点 | 第23-24页 |
(四)深度发展阶段(20 世纪80年代至今)——课程全面国际化 | 第24-25页 |
二、美国研究型大学课程国际化的推动因素分析 | 第25-29页 |
(一)政治因素的推动 | 第25-26页 |
(二)经济因素的推动 | 第26-27页 |
(三)本国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推动 | 第27页 |
(四)学生个体发展的推动 | 第27-28页 |
(五)学校自身发展需要的推动 | 第28-29页 |
第二章 美国研究型大学课程国际化的实施现状 | 第29-39页 |
一、教育国际化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影响 | 第29页 |
二、课程国际化目标 | 第29-30页 |
三、课程国际化的途径 | 第30-34页 |
(一)将外语学习融入到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中 | 第30-31页 |
(二)在已有课程中融入国际化的内容 | 第31页 |
(三)开发具有国际化视野的跨学科新课程 | 第31-32页 |
(四)将海外学习或实习融入课程 | 第32-33页 |
(五)设置海外学位课程和国际联合课程 | 第33-34页 |
(六)应用教育技术提供网上开放课程 | 第34页 |
四、美国研究型大学课程国际化的主要特点 | 第34-39页 |
(一)通过法律和资金来影响课程国际化的发展 | 第34-35页 |
(二)强调外语学习的基础性地位 | 第35-36页 |
(三)国际化课程种类多覆盖面广 | 第36-37页 |
(四)网上开放课程以国际输出为主 | 第37-39页 |
第三章 美国研究型大学课程国际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预测 | 第39-47页 |
一、美国研究型大学在课程国际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39-43页 |
(一)支持教师国际化发展的资金投入不够 | 第39-40页 |
(二)学生外语语种选择过于集中且整体外语水平不高 | 第40-41页 |
(三)学科之间课程国际化发展不平衡 | 第41-42页 |
(四)国际学生受到的支持与服务不够 | 第42页 |
(五)美国学生海外学习热情一直不高 | 第42-43页 |
二、美国研究型大学课程国际化发展趋势预测 | 第43-47页 |
(一)通过课程体系改革来实现课程全面国际化 | 第43-44页 |
(二)将教师国际化发展与学生的海外学习联系起来 | 第44-45页 |
(三)继续加大潜课程中国际化的内容 | 第45页 |
(四)继续加大海外留学力度与专业选择 | 第45-47页 |
第四章 对我国研究型大学课程国际化建设的启示 | 第47-51页 |
一、从资金和制度层面保障课程国际化目标的实现 | 第47页 |
二、强调外语学习与多语种选择的重要性 | 第47-48页 |
三、从资金和制度上促进教师专业的国际化发展 | 第48-49页 |
四、通过网络课程来提高我国课程的国际知名度 | 第49页 |
五、加强国际学生流动来促进课程国际化发展 | 第49-50页 |
六、建立课程国际化的评估机制 | 第50-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个人简历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