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橡皮囊成形 | 第13-15页 |
1.2.1 橡皮囊成形原理与工艺 | 第13-14页 |
1.2.2 橡皮囊成形零件分类 | 第14-15页 |
1.2.3 橡皮囊成形优缺点 | 第15页 |
1.3 橡皮囊成形起皱分析 | 第15-18页 |
1.3.1 凸翻边零件主要结构参数 | 第15-16页 |
1.3.2 凸翻边零件橡皮囊成形起皱原理 | 第16-18页 |
1.4 橡皮囊成形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5 本文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第2章 新淬火铝合金材料性能试验 | 第20-29页 |
2.1 橡皮囊“一步法成形”法 | 第20-22页 |
2.1.1 成形性能试验依据 | 第21页 |
2.1.2 时效时间方案 | 第21页 |
2.1.3 单向拉伸试件 | 第21-22页 |
2.2 试验方案的制定 | 第22-25页 |
2.2.1 单拉试件的加工 | 第22-23页 |
2.2.2 试验流程 | 第23-25页 |
2.3 成形性能参数分析 | 第25-28页 |
2.3.1 硬化指数n值分析 | 第25-26页 |
2.3.2 厚向异性指数r分析 | 第26页 |
2.3.3 屈强比(σ_s/σ_b)分析 | 第26-27页 |
2.3.4 屈弹比(σs/E)分析 | 第27-28页 |
2.4 本章总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橡皮囊成形坯料的展开 | 第29-37页 |
3.1 交互开发平台和工具的选择 | 第29-31页 |
3.2 凸翻边零件坯料展开方法 | 第31-35页 |
3.3 凸翻边零件坯料展开流程 | 第35-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凸翻边框肋零件的力学模型及关键技术问题处理 | 第37-63页 |
4.1 弹塑性有限元的基本原理 | 第37-39页 |
4.2 橡皮囊成形数值模拟力学模型 | 第39-40页 |
4.3 有限元模拟算法的选择 | 第40-42页 |
4.4 材料单元类型选择 | 第42-46页 |
4.4.1 缩减积分 | 第45页 |
4.4.2 沙漏现象及其预防措施 | 第45-46页 |
4.5 材料本构关系和屈服准则 | 第46-49页 |
4.6 摩擦与罚参数的定义 | 第49-50页 |
4.7 凸翻边零件橡皮囊成形 | 第50-62页 |
4.7.1 网格划分对凸翻边起皱的影响 | 第55-56页 |
4.7.2 摩擦系数对凸翻边起皱的影响 | 第56-58页 |
4.7.3 橡皮硬度对凸翻边起皱的影响 | 第58-61页 |
4.7.4 加载速率对凸翻边起皱的影响 | 第61-62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5章 凸翻边零件橡皮囊成形中侧压块参数优化设计 | 第63-81页 |
5.1 橡皮囊成形侧压块防皱分析 | 第63-65页 |
5.1.1 侧压块对凸翻边起皱的影响 | 第63-64页 |
5.1.2 影响侧压块防皱的主要因素 | 第64-65页 |
5.2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 | 第65-68页 |
5.2.1 正交试验方案设计 | 第66-68页 |
5.3 侧压块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第68-71页 |
5.4 响应面的构造 | 第71-74页 |
5.4.1 响应面建模数据的提取 | 第71页 |
5.4.2 响应面建模 | 第71-74页 |
5.5 基于遗传算法的参数优化 | 第74-78页 |
5.5.1 遗传算法原理 | 第74页 |
5.5.2 遗传算法在组合优化中的应用 | 第74-78页 |
5.6 参数优化后的有限元验证 | 第78-80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6章 新淬火铝合金凸翻边零件成形试验 | 第81-87页 |
6.1 橡皮囊成形设备及模具 | 第81-84页 |
6.1.1 橡皮囊液压机 | 第81-82页 |
6.1.2 压型模 | 第82-84页 |
6.1.3 毛坯料的展开及下料 | 第84页 |
6.2 橡皮囊成形试验 | 第84-85页 |
6.2.1 橡皮囊“一步法成形” | 第84页 |
6.2.2 润滑措施 | 第84-85页 |
6.3 优化前后零件对比分析 | 第85-86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结论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