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2 组氨酸二肽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1 组氨酸二肽概述 | 第12-13页 |
1.2.2 组氨酸二肽的分布 | 第13页 |
1.2.3 组氨酸二肽的生理活性 | 第13-15页 |
1.2.4 组氨酸二肽分离提取方法 | 第15-16页 |
1.2.5 组氨酸二肽的检测方法 | 第16-17页 |
1.3 介孔材料合成及应用现状 | 第17-20页 |
1.3.1 介孔材料概述 | 第17-18页 |
1.3.2 介孔材料合成及改性方法 | 第18-19页 |
1.3.3 介孔材料在生物大分子吸附分离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1.4.2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4.3 课题的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第2章 组氨酸二肽的提取工艺研究 | 第22-35页 |
2.1 前言 | 第22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2-26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3页 |
2.2.3 实验方法 | 第23-26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6-33页 |
2.3.1 组氨酸二肽检测方法的确定 | 第26-28页 |
2.3.2 不同物种中的组氨酸二肽含量 | 第28-29页 |
2.3.3 鸡胸肉中提取组氨酸二肽的工艺优化 | 第29-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3章 改性介孔材料的合成和表征 | 第35-47页 |
3.1 前言 | 第35-36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6-39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36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36页 |
3.2.3 实验方法 | 第36-3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9-46页 |
3.3.1 羧基功能化材料的合成和表征 | 第39-43页 |
3.3.2 金属掺杂介孔材料的合成和表征 | 第43-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改性介孔材料对组氨酸二肽吸附特性的研究 | 第47-59页 |
4.1 前言 | 第47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47-50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47-48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48页 |
4.2.3 实验方法 | 第48-50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0-58页 |
4.3.1 改性介孔材料对组氨酸二肽吸附的影响 | 第50-51页 |
4.3.2 金属掺杂介孔材料对组氨酸二肽吸附的初筛 | 第51-52页 |
4.3.3 Ni添加量对镍掺杂介孔材料吸附组氨酸二肽吸附的影响 | 第52-53页 |
4.3.4 pH对镍掺杂介孔材料吸附组氨酸二肽的影响 | 第53-54页 |
4.3.5 无机盐对镍掺杂介孔材料吸附组氨酸二肽的影响 | 第54-55页 |
4.3.6 镍掺杂介孔材料吸附特异性研究 | 第55-56页 |
4.3.7 组氨酸二肽吸附镍掺杂介孔材料的洗脱 | 第56-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镍掺杂介孔材料对组氨酸二肽的吸附等温线和动力学研究 | 第59-67页 |
5.1 前言 | 第59页 |
5.2 吸附模型的建立 | 第59-61页 |
5.2.1 吸附动力学模型 | 第59-60页 |
5.2.2 吸附等温线模型 | 第60-61页 |
5.3 材料与方法 | 第61-62页 |
5.3.1 实验材料 | 第61页 |
5.3.2 实验仪器 | 第61页 |
5.3.3 实验方法 | 第61-62页 |
5.4 结果与讨论 | 第62-66页 |
5.4.1 镍掺杂介孔材料对组氨酸二肽的动力学研究 | 第62-64页 |
5.4.2 镍掺杂介孔材料对组氨酸二肽的吸附等温线研究 | 第64-6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6.1 结论 | 第67-68页 |
6.2 创新点 | 第68页 |
6.3 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论文发表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