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研究--以吕梁市为分析对象
| 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 ABSTRACT | 第11-13页 |
| 引言 | 第13-20页 |
|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20-24页 |
| ·相关概念 | 第20-22页 |
| ·公路 | 第20页 |
| ·农村公路 | 第20页 |
|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 | 第20-21页 |
| ·公共产品 | 第21页 |
| ·五个全覆盖、两通一硬化 | 第21页 |
| ·一村一品,一县一业 | 第21-22页 |
| ·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 ·基于物品经济属性的分析 | 第22-23页 |
| ·基于公共服务理论的分析 | 第23页 |
| ·基于公共物品供给方式的分析 | 第23-24页 |
| 第二章 吕梁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现状 | 第24-32页 |
| ·吕梁市农村公路概析 | 第24-26页 |
| ·吕梁市农村公路发展的背景条件 | 第24-25页 |
| ·吕梁市农村公路发展历程 | 第25-26页 |
| ·吕梁市农村公路建养工作分析 | 第26-30页 |
| ·吕梁市农村公路的建养规模 | 第26-28页 |
| ·吕梁市农村公路的建养资金分配 | 第28-29页 |
| ·吕梁市农村公路养护人员及技术情况 | 第29-30页 |
| ·吕梁市农村公路建养工作特点 | 第30-32页 |
| ·机遇与挑战并存 | 第30页 |
| ·养护工作稳中有进 | 第30页 |
| ·重建轻养、重重点轻基层 | 第30-32页 |
| 第三章 吕梁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原因 | 第32-39页 |
| ·地理环境具有特殊性 | 第32-33页 |
| ·地表支离破碎、沟壑纵横 | 第32页 |
| ·降雨多见夏季、集中山区 | 第32页 |
| ·资源丰富多样、需求饱满 | 第32-33页 |
| ·养护机制不健全 | 第33-34页 |
| ·养护主体不明确 | 第33-34页 |
| ·养护内容不明确 | 第34页 |
| ·养护程序不明确 | 第34页 |
| ·养护资金不到位 | 第34-35页 |
| ·政府投资力度不大 | 第35页 |
| ·社会筹资动力不足 | 第35页 |
| ·资金使用效果不优 | 第35页 |
| ·养护队伍不给力 | 第35-37页 |
| ·社会各界认识不够 | 第36页 |
| ·养护人员数量偏少 | 第36-37页 |
| ·养护人员素质偏低 | 第37页 |
| ·养护技术不先进 | 第37-39页 |
| ·养护技术水平整体偏低 | 第37页 |
| ·养护技术创新后发力不足 | 第37-38页 |
| ·养护科技难以转化为生产力 | 第38-39页 |
| 第四章 推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建议 | 第39-46页 |
| ·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 | 第39-40页 |
| ·全面加强农村公路建设 | 第39页 |
| ·综合改进基础设施建设 | 第39-40页 |
| ·撤村并镇减少建养难度 | 第40页 |
| ·健全机制推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 | 第40-41页 |
| ·严格落实管养分离 | 第40-41页 |
| ·完善细化养护立法 | 第41页 |
| ·明确规范养护范围 | 第41页 |
| ·多方筹资推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 | 第41-43页 |
| ·政府投资是根本 | 第42页 |
| ·多方筹资为方向 | 第42页 |
| ·提高资金使用率 | 第42-43页 |
| ·强化队伍推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 | 第43-44页 |
| ·强化认识是关键 | 第43页 |
| ·保障数量是基础 | 第43-44页 |
| ·提升素质是根本 | 第44页 |
| ·依靠科技推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 | 第44-46页 |
| ·全面推进养护管理市场化 | 第44-45页 |
| ·加大科技研究资金投入 | 第45页 |
| ·大力推进科技向生产力的转化 | 第45-46页 |
| 结语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52-53页 |
| 承诺书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