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6页 |
·选题由来 | 第9-11页 |
·生物课程和生物教科书的重要价值 | 第9-10页 |
·遗传与进化内容的教育价值和地位 | 第10-11页 |
·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不同历史时期生物教科书的研究 | 第11-12页 |
·教科书遗传与进化内容变迁的研究 | 第12-13页 |
·已有研究的不足 | 第13页 |
·研究设计 | 第13-16页 |
·研究问题 | 第14页 |
·研究材料和研究方法 | 第14页 |
·研究意义和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第二章 遗传学发展和生物课程发展历程回顾 | 第16-28页 |
·遗传学发展历程 | 第16-18页 |
·遗传学的诞生 | 第16-17页 |
·细胞遗传学时期 | 第17页 |
·分子遗传学时期 | 第17-18页 |
·生物课程发展历程 | 第18-28页 |
·我国中学生物教学计划的发展 | 第18-21页 |
·中学生物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变迁 | 第21-25页 |
·百年来中学生物教科书的建设与改革 | 第25-28页 |
第三章 教科书内容变迁分析 | 第28-44页 |
·研究的过程 | 第28-29页 |
·样本的选取 | 第28页 |
·分析框架建立的依据 | 第28-29页 |
·内容数量分析 | 第29-33页 |
·知识性内容 | 第29-30页 |
·能力性内容 | 第30页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容 | 第30-31页 |
·内容数量变迁总体趋势 | 第31-32页 |
·义务教育生物教科书分析 | 第32-33页 |
·核心概念及其发展 | 第33-38页 |
·遗传规律 | 第33-34页 |
·遗传物质 | 第34-35页 |
·基因 | 第35页 |
·中心法则 | 第35-36页 |
·进化理论 | 第36-38页 |
·逻辑体系变化 | 第38-41页 |
·无体系时期 | 第38页 |
·历史逻辑体系时期 | 第38-39页 |
·知识逻辑体系时期 | 第39-40页 |
·现代遗传学理论体系时期 | 第40-41页 |
·学科发展与教科书内容更新的时间分析 | 第41-44页 |
·学科成果及其在教科书中的出现时间 | 第41-43页 |
·教科书与学科发展的滞后期趋势分析 | 第43-44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4-51页 |
·不同历史时期中学生物教科书中遗传与进化内容的特点 | 第44-45页 |
·影响中学生物教科书中遗传与进化内容变迁的因素 | 第45-47页 |
·学科发展对生物教科书遗传与进化内容选择的影响 | 第45-46页 |
·课程发展对生物教科书遗传与进化内容选择的影响 | 第46-47页 |
·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中遗传与进化内容的变迁规律 | 第47-50页 |
·内容数量呈上升趋势,注重三维教育内容和知识表现形式 | 第47-48页 |
·核心概念更为精简,强调科学史的介绍,突出过程与方法 | 第48-49页 |
·教育目标多元化,注重学科逻辑体系和学生心理认知规律 | 第49页 |
·对学科新进展的反映更迅速,分子水平的遗传学比重加大 | 第49-50页 |
·教科书内容选取的建议 | 第50-51页 |
·教科书内容选取要注意基础性 | 第50页 |
·教科书内容选取要体现时代性 | 第50页 |
·教科书内容选取要紧扣核心概念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附录 | 第53-60页 |
后记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