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控制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选题背景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3页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3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 第13-15页 |
·创新之处 | 第13页 |
·不足之处 | 第13-15页 |
第2章 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概述及其理论基础 | 第15-19页 |
·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的概述 | 第15-17页 |
·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定义 | 第15页 |
·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分类 | 第15-16页 |
·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特征 | 第16-17页 |
·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相关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交易成本理论 | 第17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7-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3章 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9-24页 |
·关联方交易审计现状 | 第19-21页 |
·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1-23页 |
·被审计单位故意隐瞒关联方交易 | 第21页 |
·被审计单位治理结构存在缺陷 | 第21-22页 |
·相关关联方交易审计的法律尚待健全 | 第22-23页 |
·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风险失去控制 | 第23页 |
·部分注册会计师审计能力不够 | 第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4章 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控制的对策 | 第24-33页 |
·关联方交易及其审计风险的识别 | 第24-26页 |
·关联方及其交易的识别 | 第24-25页 |
·关联方审计风险的识别 | 第25-26页 |
·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的评估 | 第26-27页 |
·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控制的应对 | 第27-32页 |
·加强对被审计单位监管 | 第27-28页 |
·被审计单位构建合理的治理结构 | 第28页 |
·制定关联方及其交易专门化的审计程序 | 第28-29页 |
·完善关联方及其交易审计相关质量控制 | 第29-30页 |
·加强会计师事务所自身的内部管理 | 第30-31页 |
·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能力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5章 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控制案例分析 | 第33-41页 |
·上海家化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控制案例 | 第33-36页 |
·初期阶段严格审查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并制定审计计划 | 第33页 |
·能够通过各种途径识别关联方及其交易 | 第33-35页 |
·严格遵照审计程序对审计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 | 第35页 |
·审计报告阶段严格执行三级复核 | 第35-36页 |
·注册会计师持续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 第36页 |
·康芝药业关联方交审计风险失控案例 | 第36-39页 |
·初期阶段尚能按照审计程序进行审计 | 第36-37页 |
·没有谨慎的识别出所有的关联方及其交易 | 第37-38页 |
·识别审计风险时未保持专业的怀疑精神 | 第38-39页 |
·审计报告阶段未能严格执行三级复核 | 第39页 |
·注册会计师未持续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 第39页 |
·被审计单位故意隐瞒关联方关系 | 第39页 |
·案例总结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后记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