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5页 |
1 绪论 | 第15-41页 |
·引言 | 第15页 |
·能源危机与生物质能 | 第15-18页 |
·燃料乙醇的发展 | 第18-21页 |
·燃料乙醇 | 第18-19页 |
·国外燃料乙醇的发展状况 | 第19页 |
·中国燃料乙醇的发展状况 | 第19-20页 |
·燃料乙醇发展前景 | 第20-21页 |
·木质纤维素 | 第21-28页 |
·纤维素 | 第23-24页 |
·半纤维素 | 第24-25页 |
·木质素 | 第25-26页 |
·其他 | 第26-27页 |
·胡枝子(Leapedeza bicolor.Turcz.) | 第27-28页 |
·木质纤维素的预处理技术 | 第28-36页 |
·物理法 | 第30-31页 |
·机械方法 | 第30-31页 |
·微波和超声波 | 第31页 |
·高能电子辐射处理 | 第31页 |
·化学法 | 第31-33页 |
·酸法预处理 | 第32页 |
·碱法预处理 | 第32-33页 |
·有机溶剂预处理 | 第33页 |
·物理化学法 | 第33-35页 |
·蒸汽爆破预处理 | 第33-35页 |
·氨纤维爆破 | 第35页 |
·生物法 | 第35-36页 |
·农林废弃物全组分分离研究 | 第36-37页 |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37-41页 |
2 蒸汽爆破预处理对化学组成及结构的影响 | 第41-61页 |
·引言 | 第41-42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42-44页 |
·材料及试剂 | 第42-43页 |
·仪器及试剂配置 | 第43-44页 |
·蒸汽爆破装置 | 第43页 |
·分析仪器 | 第43页 |
·试剂配置 | 第43-44页 |
·胡枝子原料的蒸汽爆破预处理 | 第44页 |
·木质纤维材料化学组成测定 | 第44-45页 |
·测定水分 | 第44页 |
·水抽提物的测定 | 第44-45页 |
·1%氢氧化钠溶液抽提物的测定 | 第45页 |
·苯—醇抽提物的测定 | 第45页 |
·酸不溶木质素含量测定 | 第45页 |
·纤维素含量的测定 | 第45页 |
·综纤维素含量的测定 | 第45页 |
·木材pH值的测定 | 第45页 |
·胡枝子物料的表面形态及结构分析测定方法 | 第45-46页 |
·X-射线衍射(XRD)分析方法 | 第45-46页 |
·红外光谱(FT-IR)分析方法 | 第46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 | 第4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6-58页 |
·蒸汽爆破预处理前后胡枝子的表观分析 | 第46-48页 |
·蒸汽爆破预处理前后胡枝子的化学组成分析 | 第48-53页 |
·蒸汽爆破预处理对物料水分及体系pH值的影响 | 第48-49页 |
·蒸汽爆破预处理对胡枝子物料的主要成分的影响 | 第49-51页 |
·蒸汽爆破预处理对胡枝子物料的提取物的影响 | 第51-53页 |
·蒸汽爆破预处理前后胡枝子的结构分析 | 第53-57页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53-55页 |
·FT-IR分析 | 第55-57页 |
·蒸汽爆破预处理前后胡枝子的显微结构分析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1页 |
3 蒸汽爆破预处理提高酶解糖化效率的研究 | 第61-79页 |
·引言 | 第61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61-62页 |
·材料及试剂 | 第61-62页 |
·分析仪器 | 第62页 |
·胡枝子物料的纤维素酶水解糖化及测定方法 | 第62-64页 |
·还原糖的测定方法 | 第62页 |
·纤维素酶的滤纸酶活力的测定方法 | 第62-63页 |
·胡枝子物料的酶解糖化的分析方法 | 第63页 |
·胡枝子物料的酶解糖化的单因素试验方法 | 第63页 |
·胡枝子物料的酶解糖化的正交试验方法 | 第63-64页 |
·蒸汽爆破预处理胡枝子物料的酶解糖化 | 第64页 |
·结构与讨论 | 第64-76页 |
·采用纤维素酶Ⅰ对胡枝子原料糖化结果 | 第64-69页 |
·温度对纤维素糖化的影响 | 第64-65页 |
·水解时间对纤维素糖化的影响 | 第65-66页 |
·用酶量对纤维素糖化的影响 | 第66-67页 |
·底物浓度对纤维素糖化的影响 | 第67页 |
·纤维素酶Ⅰ正交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67-69页 |
·采用纤维素酶Ⅱ对胡枝子原料糖化结果 | 第69-71页 |
·采用纤维素酶Ⅲ对胡枝子原料的糖化结果 | 第71-72页 |
·三种商品化纤维素酶对胡枝子原料糖化效率的比较 | 第72-73页 |
·胡枝子爆破物料酶解糖化 | 第73-76页 |
·维压时间对胡枝子蒸汽爆破物料酶解糖化的影响 | 第73-74页 |
·蒸汽压力对胡枝子蒸汽爆破物料酶解糖化的影响 | 第74-75页 |
·干躁方式胡枝子蒸汽爆破物料酶解糖化的影响 | 第75-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9页 |
4 蒸汽爆破压力对主要组分分离及结构的影响 | 第79-125页 |
·引言 | 第79页 |
·原料 | 第79页 |
·主要组分的分离过程 | 第79-80页 |
·纤维素组分结构测定 | 第80-96页 |
·试剂及仪器 | 第80-81页 |
·分析方法 | 第81-84页 |
·聚合度与分子量测定 | 第81-82页 |
·单糖组分测定 | 第82-83页 |
·所含木质素成分的测定 | 第83页 |
·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83-84页 |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84页 |
·热重及差热(DTA/TGA)分析 | 第84页 |
·固体核磁共振(CP/MAS NMR)分析 | 第84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成像 | 第8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4-96页 |
·纤维素组分的得率与聚合度分析 | 第84-85页 |
·纤维素组分的糖组成分析 | 第85-87页 |
·纤维素组分中所含木质素成分的组成分析 | 第87-88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88-90页 |
·结晶度分析 | 第90-91页 |
·热分析 | 第91-92页 |
·固体核磁共振分析 | 第92-93页 |
·显微结构分析 | 第93-96页 |
·半纤维素组分的结构测定 | 第96-108页 |
·试剂及仪器 | 第96-97页 |
·分析方法 | 第97-98页 |
·单糖含量分析 | 第97页 |
·半纤维素组分的分子量分析 | 第97页 |
·所含木质素成分的测定 | 第97-98页 |
·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98页 |
·液态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 第98页 |
·热重及差热(DTA/TGA)分析 | 第9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8-108页 |
·半纤维素组分的得率 | 第98-99页 |
·半纤维素组分的分子量及其分布 | 第99-100页 |
·半纤维素组分的糖组成 | 第100-102页 |
·半纤维素组分中木质素的结构组成 | 第102-103页 |
·半纤维素组分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103-105页 |
·半纤维素组分的热稳定性分析 | 第105-106页 |
·半纤维素组分的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 第106-108页 |
·木质素组分的结构测定 | 第108-123页 |
·试剂及仪器 | 第108页 |
·分析方法 | 第108-110页 |
·单糖含量分析 | 第108-109页 |
·木质素组分的分子量分析 | 第109页 |
·木质素成分的测定 | 第109页 |
·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109页 |
·紫外光谱(UV)分析 | 第109-110页 |
·液态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 第110页 |
·热重及差热(DTA/TGA)分析 | 第110页 |
·木质素组分的电子扫描显微镜表征 | 第11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10-123页 |
·得率 | 第110-112页 |
·分子量 | 第112-113页 |
·木质素单元结构组成 | 第113-114页 |
·所连接的糖成分分析 | 第114-115页 |
·紫外光谱 | 第115-116页 |
·红外光谱 | 第116-118页 |
·热稳定性 | 第118-119页 |
·核磁共振分析 | 第119-122页 |
·木质素组分的微观结构 | 第122-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123-125页 |
5 维压时间对主要组分分离及结构的影响 | 第125-165页 |
·引言 | 第125页 |
·原料 | 第125页 |
·主要组分的分离过程 | 第125-127页 |
·纤维素组分结构测定 | 第127-138页 |
·仪器及试剂 | 第127页 |
·分析方法 | 第12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27-138页 |
·得率、黏度与分子量 | 第127-128页 |
·单糖及糖醛酸组成 | 第128-129页 |
·所含木质素的结构单元 | 第129-131页 |
·红外光谱 | 第131-133页 |
·结晶度 | 第133-135页 |
·热稳定性 | 第135-136页 |
·微观结构 | 第136-138页 |
·半纤维素组分的结构测定 | 第138-149页 |
·仪器及试剂 | 第138页 |
·分析方法 | 第13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38-149页 |
·得率与糖分析 | 第138-141页 |
·半纤维素的分子量分布 | 第141-142页 |
·与半纤维素连接的木质素含量及组成分析 | 第142-143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143-146页 |
·热稳定性分析 | 第146-148页 |
·碳13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 第148-149页 |
·木质素组分的结构测定 | 第149-162页 |
·仪器及试剂 | 第149页 |
·分析方法 | 第14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49-162页 |
·得率 | 第149页 |
·分子量 | 第149-151页 |
·木质素单元结构组成 | 第151-152页 |
·所连接的糖成分分析 | 第152-153页 |
·紫外光谱 | 第153-154页 |
·红外光谱 | 第154-155页 |
·热稳定性 | 第155-157页 |
·核磁共振分析 | 第157-160页 |
·木质素组分的微观结构 | 第160-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162-165页 |
6 纤维素溶剂对结晶结构及酶解效率的影响 | 第165-177页 |
·引言 | 第165页 |
·原料和方法 | 第165-168页 |
·原料和化学品 | 第165-166页 |
·预处理方法 | 第166-167页 |
·氯化锂/二甲基乙酰胺处理 | 第166-167页 |
·氢氧化锂/脲素体系 | 第167页 |
·浓磷酸 | 第167页 |
·氮甲基氧化吗啉 | 第167页 |
·离子液体处理 | 第167页 |
·酶水解 | 第167-168页 |
·化学成分及结构分析 | 第16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68-176页 |
·结晶结构分析 | 第168-174页 |
·纤维素酶水解 | 第174-176页 |
·本章小结 | 第176-177页 |
7 磺酸盐木质素的有机溶剂分级分离及结构研究 | 第177-191页 |
·引言 | 第177-17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78页 |
·蒽醌硫酸盐法制浆 | 第178页 |
·黑液中木质素的回收 | 第178页 |
·木质素分级提取 | 第178页 |
·木质素化学结构测定 | 第178-180页 |
·试剂及仪器 | 第178-180页 |
·分析方法 | 第18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80-189页 |
·得率与分子量分布 | 第180-181页 |
·木质素结构单元组成 | 第181-182页 |
·紫外光谱分析 | 第182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182-185页 |
·热稳定性分析 | 第185-186页 |
·核磁共振分析 | 第186-189页 |
·本章小结 | 第189-191页 |
8 结论与建议 | 第191-195页 |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 | 第191-193页 |
·对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 第193页 |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193-195页 |
参考文献 | 第195-211页 |
个人简介 | 第211-213页 |
导师简介 | 第213-215页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第215-219页 |
致谢 | 第219-2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