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嵌式永磁同步电动机优化设计及特性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永磁电机概述 | 第13-14页 |
·永磁电机的发展历程 | 第13-14页 |
·永磁同步电机的分类、结构及性能比较 | 第14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6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4-16页 |
·永磁同步电机的发展趋势及研究热点 | 第16页 |
·内嵌式永磁电机结构 | 第16-17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8-21页 |
第二章 内嵌式永磁同步电动机有限元分析 | 第21-39页 |
·有限元法 | 第21-23页 |
·Ansoft介绍 | 第22页 |
·二维电磁场基本理论 | 第22-23页 |
·电机有限元模型 | 第23-25页 |
·电机静态场分析 | 第25-33页 |
·气隙磁密磁场分析 | 第26页 |
·空载漏磁系数 | 第26-27页 |
·空载反电动势 | 第27-28页 |
·负载法求d、q轴电感参数 | 第28-30页 |
·矩角特性曲线 | 第30页 |
·磁阻转矩 | 第30-32页 |
·损耗分析 | 第32-33页 |
·瞬态场分析 | 第33-37页 |
·瞬态场模型 | 第33-35页 |
·瞬态场分析 | 第35-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三章 内嵌式永磁同步电动机等效磁路分析 | 第39-51页 |
·内嵌式永磁同步电动机等效磁路模型 | 第39-42页 |
·永磁体模型 | 第39-40页 |
·电机等效磁路模型 | 第40-42页 |
·图表法 | 第42-47页 |
·空载电机图形分析 | 第42-43页 |
·主磁路计算 | 第43-46页 |
·漏磁路计算 | 第46-47页 |
·校验计算 | 第47-48页 |
·计算结果和有限元结果对比 | 第48页 |
·本章总结 | 第48-51页 |
第四章 内嵌式永磁同步电动机优化设计 | 第51-65页 |
·田口实验法简介 | 第51-52页 |
·田口实验法优化设计 | 第52-54页 |
·优化设计实例 | 第54-63页 |
·因子选择 | 第54-56页 |
·构建正交表 | 第56-57页 |
·正交实验 | 第57-58页 |
·允差分析 | 第58-62页 |
·优化前后对比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五章 内嵌式永磁同步电动机联合仿真 | 第65-77页 |
·Ansoft/Simplorer简介 | 第65页 |
·联合仿真PWM控制的基本原理 | 第65-66页 |
·联合仿真PWM外电路 | 第66-69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9-70页 |
·三次谐波注入 | 第70-75页 |
·解析计算 | 第71-72页 |
·谐波补偿 | 第72-74页 |
·谐波抑制比 | 第74-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六章 实验结果 | 第77-89页 |
·静态实验 | 第77-78页 |
·磁阻转矩 | 第78-79页 |
·矩角特性 | 第79-80页 |
·实验方法 | 第79-80页 |
·实验结果 | 第80页 |
·交直轴电感 | 第80-84页 |
·电感模型推导 | 第80-82页 |
·自感测量 | 第82-83页 |
·互感测量 | 第83-84页 |
·交直轴电感计算 | 第84页 |
·实验结果与有限元计算值比较 | 第84-88页 |
·齿槽转矩 | 第84-85页 |
·矩角特性曲线 | 第85-86页 |
·电感曲线 | 第86-88页 |
·本章总结 | 第88-89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9-91页 |
·全文总结 | 第89-90页 |
·展望与改进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