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犯行为不法的架构与风险要素的引入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一、破题:背景、视角与问题 | 第7-9页 |
二、过失行为不法的理论发展 | 第9-16页 |
(一)过失要素体系定位的嬗变 | 第9-11页 |
1.德国犯罪论历史上过失要素的体系性定位 | 第9-10页 |
2.日本犯罪论历史上过失要素的体系性定位 | 第10-11页 |
(二)过失行为理论的发展 | 第11-13页 |
1.过失实行行为与过失行为不法 | 第11-13页 |
2.注意义务要素的困境 | 第13页 |
(三)传统过失不法要素存在的问题 | 第13-16页 |
1.预见性的问题 | 第14页 |
2.避免性的问题 | 第14-16页 |
三、过失不法的实质化趋势与风险要素 | 第16-24页 |
(一)趋势:构成要件实质化 | 第16-18页 |
1.修正的旧过失论 | 第16页 |
2.个别化理论 | 第16-17页 |
3.客观归责理论 | 第17-18页 |
(二)刑法视域下的三种风险 | 第18-19页 |
1.风险社会与风险刑法 | 第18页 |
2.容许性风险 | 第18-19页 |
3.客观归责理论中的风险:实质化构成要件要素 | 第19页 |
(三)辨明:容许风险与客观归责中的风险 | 第19-21页 |
(四)规范归责思想下的风险 | 第21-24页 |
1.刑法中风险的本质 | 第22页 |
2.风险与传统过失要素 | 第22-24页 |
四、过失行为不法构成中的风险要件 | 第24-33页 |
(一)刑法的新任务:确证风险分配规则 | 第24-25页 |
(二)风险在刑法上的两次分配 | 第25-26页 |
(三) 过失行为的本质:违反风险分配秩序 | 第26-29页 |
(四) 过失犯行为不法构成中风险要素的判断标准 | 第29-30页 |
1.形式标准或者实质标准 | 第29页 |
2.事前判断或者事后判断 | 第29页 |
3.行为人标准或者一般人标准 | 第29-30页 |
(五) 过失犯与风险犯、过失危险犯 | 第30-31页 |
(六) 过失犯风险构成的应用 | 第31-33页 |
1.特殊能力者的过失 | 第31页 |
2.信赖原则的应用问题 | 第31-32页 |
3.社会相当性问题 | 第32-33页 |
五、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