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肥料学论文--农家肥料论文--堆肥、沤肥论文

堆肥中新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铬还原特性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第一章 引言第14-27页
 1.概述第14页
 2.堆肥中新菌资源的开发研究第14-15页
   ·堆肥及堆肥化第14-15页
   ·堆肥中新菌资源的研究第15页
 3.堆肥中新菌分类与鉴定的方法第15-21页
   ·细菌分类学第15-17页
     ·细菌的分类第16页
     ·细菌的鉴定第16-17页
     ·细菌的命名第17页
   ·堆肥中新菌的分类原则第17-19页
     ·堆肥中新菌的分类原则第17-18页
     ·堆肥中新菌的分类鉴定流程第18-19页
   ·堆肥中新菌的分类鉴定第19-21页
     ·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第19-20页
     ·表型特征鉴定方法第20-21页
 4.微生物法去除铬的研究概况第21-25页
   ·铬的危害及来源第21-22页
     ·铬元素及其化合物概述第21页
     ·铬的毒性第21-22页
   ·铬污染概述第22-23页
   ·微生物法治理铬污染第23-25页
     ·铬污染治理的传统方法第23页
     ·铬污染治理的微生物方法第23-25页
 5.研究内容及目的第25-26页
 6.主要创新点第26-27页
第二章 堆肥中新菌的分离鉴定第27-65页
 1.材料与方法第27-39页
   ·实验仪器、化学试剂及模式菌株第27-29页
     ·实验仪器第27-28页
     ·化学试剂第28页
     ·模式菌株第28-29页
   ·堆肥中新种菌的分离第29页
     ·样品的来源第29页
     ·新菌GSS04T的分离和保藏第29页
     ·鉴定方法第29-39页
     ·形态特性的鉴定第29-31页
       ·菌落形态第30页
       ·菌体细胞形态第30-31页
     ·生理特性的鉴定第31-36页
     ·生化特性的鉴定第36-37页
     ·分子生物学特性的鉴定第37-39页
 2.结果与讨论第39-62页
   ·新菌GSS04T的鉴定第39-53页
     ·形态特征鉴定第39-40页
     ·生理特征鉴定第40-42页
     ·生化特性鉴定第42-45页
     ·分子生物学特性鉴定第45-53页
   ·新菌GSS05T的鉴定第53-62页
     ·形态特征鉴定第53-55页
     ·生理特征鉴定第55-57页
     ·生化特性鉴定第57-59页
     ·分子生物学特性鉴定第59-62页
 3.本章小结第62-65页
第三章 新菌GSS04T、GSS05T的铬还原特性第65-76页
 1.实验方法和材料第65-69页
   ·主要试剂配制第65-66页
     ·Cr(VI)标准备液的配制第65页
     ·显色剂的配制[52]第65-66页
   ·六价铬的测定方法第66页
   ·菌体浓度的测定第66-67页
   ·接种液制备第67页
   ·试验方法第67-69页
     ·最小抑制浓度(MIC)的测定第67页
     ·不同氧气条件下铬还原特性第67-68页
     ·温度对铬还原的影响第68页
     ·pH对铬还原的影响第68页
     ·初始六价铬浓度对铬还原的影响第68页
     ·电子供体对铬还原的影响第68页
     ·含氧阴离子对你铬还原的影响第68-69页
 2. 结果与讨论第69-75页
   ·GSS04T最小抑制浓度的测定第69页
   ·GSS04T在不同氧气条件下的铬还原特性第69-70页
   ·GSS04T的铬还原影响因素第70-75页
     ·温度对铬还原的影响第71-72页
     ·pH对铬还原的影响第72页
     ·初始Cr6+浓度对铬还原的影响第72-73页
     ·电子供体对铬还原的影响第73-74页
     ·含氧阴离子对铬还原的影响第74-75页
 3.本章小结第75-76页
全文总结第76-77页
不足与展望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4页
致谢第84-85页
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搅打奶油中金黄色葡萄球菌预测模型的建立
下一篇:苯并[a]芘胁迫对三疣梭子蟹的生物有效性及毒性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