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舱防爆炸破片侵彻作用机理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3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1页 |
·船用钢的动态力学性能和断裂准则问题 | 第15-16页 |
·背液体靶板的高速侵彻问题 | 第16-18页 |
·高速入水弹体的速度衰减问题 | 第18-19页 |
·水中冲击波压力问题 | 第19-21页 |
·研究现状的分析 | 第21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2章 液舱舱壁材料的动态力学特性研究 | 第23-33页 |
·引言 | 第23页 |
·试验方法 | 第23-26页 |
·准静态拉伸试验 | 第23-24页 |
·SHPB 试验原理 | 第24-25页 |
·SHPB 试样设计 | 第25-26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6-29页 |
·实验结果 | 第26页 |
·应变率强化模型与参数拟合 | 第26-28页 |
·模型的修正与验证 | 第28-29页 |
·模型适用性讨论 | 第29-31页 |
·应变率试用范围 | 第29-30页 |
·不同模型比较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3章 液舱舱壁材料的损伤特性研究 | 第33-54页 |
·引言 | 第33页 |
·常用船用钢损伤准则分析 | 第33-36页 |
·应力三轴度对船用低碳钢的影响 | 第36-45页 |
·应力三轴度计算方法 | 第36-38页 |
·拉伸区的断裂应变 | 第38-39页 |
·剪切区的断裂应变 | 第39-41页 |
·压剪区的断裂应变 | 第41-43页 |
·压缩区的断裂应变 | 第43-45页 |
·实验结果拟合与机理分析 | 第45-49页 |
·实验结果拟合 | 第45页 |
·机理分析与截止效应证明 | 第45-49页 |
·模型对比与验证 | 第49-52页 |
·验证模型建立 | 第49-50页 |
·断裂准则对比 | 第50-51页 |
·对两种损伤模式的预测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4章 液舱舱壁防爆炸破片机理研究 | 第54-67页 |
·引言 | 第54页 |
·理论分析 | 第54-59页 |
·问题基本过程分析 | 第54页 |
·过程能量分析 | 第54-57页 |
·绝热剪切参数的确定 | 第57-58页 |
·最终速度公式 | 第58-59页 |
·数值仿真模型设置 | 第59-60页 |
·计算模型 | 第59页 |
·模型材料参数 | 第59-60页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60-65页 |
·侵彻液舱舱壁过程分析 | 第60-61页 |
·绝热剪切效应对靶板抗侵彻特性的影响 | 第61-64页 |
·液体靶板抗侵彻特性的影响 | 第64-65页 |
·结果对比分析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5章 舱内液体衰减爆炸破片速度机理研究 | 第67-80页 |
·引言 | 第67页 |
·理论分析模型 | 第67-69页 |
·速度衰减基本方程 | 第67-68页 |
·阻力系数 Cd探讨 | 第68-69页 |
·有限元计算模型 | 第69-70页 |
·计算工况 | 第69-70页 |
·材料模型及参数 | 第70页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70-75页 |
·计算方法的验证 | 第70-72页 |
·速度衰减特性分析 | 第72-73页 |
·速度衰减系数的确定 | 第73-75页 |
·阻力系数的确定 | 第75-77页 |
·各长径比弹体的速度阻力系数 | 第75-76页 |
·长径比为 1 破片的速度衰减 | 第76-77页 |
·不同长径比破片的阻力系数 | 第77页 |
·阻力系数变化规律原因 | 第77-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6章 液舱防爆炸破片能量吸收机理研究 | 第80-89页 |
·引言 | 第80页 |
·水中冲击波压力理论模型 | 第80-83页 |
·基本原理 | 第80-81页 |
·能量转换关系 | 第81页 |
·源强计算 | 第81-82页 |
·压力随时间的变化 | 第82-83页 |
·计算模型与方法验证 | 第83-84页 |
·计算模型与材料参数设置 | 第83-84页 |
·数值计算方法验证 | 第84页 |
·动态响应分析 | 第84-88页 |
·冲击波形成 | 第84-85页 |
·破片速度衰减规律 | 第85页 |
·舱壁能量吸收与变形 | 第85-87页 |
·整体塑性吸能 | 第87-88页 |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9-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98-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