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多糖罗耳阿太菌(Athelia rolfsii)选育及发酵条件的优化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前言 | 第9-14页 |
·罗耳阿太菌多糖的概况 | 第9页 |
·小菌核属多糖的性质 | 第9-11页 |
·小菌核属多糖的应用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 第12-13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2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小菌核属菌种的筛选 | 第13页 |
·罗耳阿太菌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13页 |
·罗耳阿太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 第13页 |
·复合诱变筛选高产多糖的菌株 | 第13-1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4-23页 |
·试验仪器与材料 | 第14-15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14页 |
·主要设备 | 第14-15页 |
·试验溶液的配制 | 第15页 |
·菌种的分离及鉴定 | 第15-16页 |
·菌种的采集与分离 | 第15-16页 |
·菌株的鉴定 | 第16页 |
·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16页 |
·生长曲线的绘制 | 第16页 |
·培养条件的确定 | 第16-18页 |
·罗耳阿太菌的发酵培养 | 第16-17页 |
·粗多糖的提取 | 第17页 |
·发酵培养条件单因素试验 | 第17页 |
·响应面法优化培养条件 | 第17-18页 |
·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 第18-19页 |
·发酵培养基组分单因素试验 | 第18-19页 |
·响应面法优化培养基 | 第19页 |
·诱变 | 第19-23页 |
·菌种选育程序 | 第19-20页 |
·培养条件 | 第20页 |
·致死率计算公式 | 第20页 |
·紫外诱变 | 第20-21页 |
·NTG 诱变 | 第21页 |
·紫外线与 NTG 复合诱变 | 第21-22页 |
·遗传稳定性试验 | 第22-2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3-54页 |
·菌种分离及鉴定 | 第23-27页 |
·菌种形态学鉴定 | 第23-24页 |
·SX1 的 PCR 产物凝胶电泳结果 | 第24-26页 |
·DNS 标准曲线 | 第26页 |
·菌丝体干重法及底物消耗法绘制生长曲线 | 第26-27页 |
·发酵培养条件的确定 | 第27-36页 |
·发酵培养条件单因素试验结果 | 第27-31页 |
·响应面试验优化培养条件 | 第31-36页 |
·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 第36-46页 |
·发酵培养基单因素试验结果 | 第36-40页 |
·响应面试验优化培养基 | 第40-46页 |
·罗耳阿太菌的诱变 | 第46-54页 |
·紫外线(UV)诱变 | 第46-49页 |
·NTG 诱变 | 第49-51页 |
·紫外与 NTG 复合诱变 | 第51-53页 |
·遗传稳定性试验结果 | 第53-54页 |
4 讨论 | 第54-56页 |
·菌种的确定 | 第54页 |
·培养条件的确定 | 第54页 |
·培养基的确定 | 第54-55页 |
·诱变菌种 | 第55-56页 |
5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作者简介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