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白居易诗歌中关于“闲”的美学思想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绪论第9-14页
一、白居易“闲”思想的产生与形成第14-37页
 (一) 从中唐社会状况看白居易“闲”思想的产生第14-16页
 (二) 从白居易的生平看其“闲”思想的产生与形成第16-27页
  1. 避难江南之不闲第16-17页
  2. 初入仕途之体闲第17-18页
  3. 志在兼济之悟闲第18-20页
  4. 江州之贬之营闲第20-22页
  5. 出刺苏杭之享闲第22-24页
  6. 退居洛阳之全闲第24-27页
 (三) 从白居易诗歌历程看其“闲”思想的形成第27-37页
  1. “窥闲”于讽谕诗第28-30页
  2. “探闲”于感伤诗第30-36页
  3. “观闲”于闲适诗第36-37页
二、白居易“闲”思想的具体内容第37-59页
 (一) 从语汇看白居易“闲”思想的结构第37-52页
  1. “闲人”系列(53例)第39-40页
  2. “闲身”系列(128例)第40-42页
  3. “闲心”系列(24例)第42-44页
  4. “闲感”系列(51例)第44-46页
  5. “闲居”系列(50例)第46-49页
  6. “闲物”系列(13例)第49-50页
  7. “闲事”系列(26例)第50-51页
  8. “闲游”系列(62例)第51-52页
 (二) 从诗歌看白居易“闲”的美学境界第52-59页
  1. 闲之“静”第52-53页
  2. 闲之“动”第53-54页
  3. 闲之“游”第54-55页
  4. 闲之“观”第55-56页
  5. 闲之“隐”第56-59页
三、白居易“闲”思想的基本要点第59-77页
 (一) 合是人间闲散物第59-62页
  1. 忙人应未胜闲人第59-60页
  2. 尤觉闲人好第60-62页
 (二) 风景属闲人第62-65页
  1. 山林静境第62-63页
  2. 庭院幽境第63页
  3. 自然闲境第63-65页
 (三) 闲客独多情第65-70页
  1. 于松竹第65-66页
  2. 于水月第66-67页
  3. 于酒茶第67-68页
  4. 于诗(文)琴第68-69页
  5. 于友人第69-70页
 (四) 不是闲人岂得知第70-75页
 (五) 壶中天地:园林禅道之境第75-77页
四、白居易“闲”思想的理论意义和时代意义第77-84页
 (一) “闲”是一种与现实拉开距离的心态第77-78页
 (二) “闲”的心理距离是一种审美心态第78-80页
 (三) 白居易“闲”思想对于中国审美心态的意义第80-84页
参考文献第84-88页
附录A 白居易“闲”语汇第88-10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05-106页
致谢第106-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文艺政策的演变及其对美术发展的影响研究(1936-1945)
下一篇:莫言小说文本的互文性及其叙事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