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杭州历史街区保护与有机更新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1 绪论第10-22页
   ·研究背景第10-11页
     ·杭州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工作初具规模第10页
     ·街区的“历史保护”与“现代振兴”矛盾升级第10-11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研究目的第11页
     ·研究意义第11-12页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2-18页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2-15页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第15-18页
   ·研究的内容、地点及方法第18-22页
     ·研究内容第18-19页
     ·研究范围第19-20页
     ·研究方法第20-22页
2 历史街区保护与有机更新的主要理论与优秀案例第22-30页
   ·基础理论研究第22-24页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2页
     ·有机更新理论第22-23页
     ·城市遗产保护理论第23-24页
   ·国内外优秀案例及经验借鉴第24-28页
     ·国外优秀案例第24-25页
     ·国内优秀案例第25-27页
     ·案例经验分析第27-28页
   ·本章小结第28-30页
3 杭州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工作的影响因子识别第30-53页
   ·影响因子分解第30-32页
   ·社会因子分析第32-36页
     ·区域环境影响第32-33页
     ·合理功能定位第33页
     ·多元文化营造第33-34页
     ·居民生活保留第34页
     ·开发管理工作第34-35页
     ·健全法律机制第35-36页
     ·加强交流沟通第36页
   ·经济因子分析第36-38页
     ·经济投入第36-37页
     ·经济产出第37-38页
     ·产业引入第38页
   ·环境因子分析第38-40页
     ·自然资源保护第38页
     ·内外环境改善第38-39页
     ·新旧开发平衡第39-40页
     ·生态更新手段第40页
   ·影响因子确立第40-51页
     ·因子识别方法第40页
     ·问卷调查设计第40-42页
     ·数据描述第42-44页
     ·因子识别第44-51页
   ·本章小结第51-53页
4 杭州历史街区现状调研第53-86页
   ·杭州历史街区整体概况第53-56页
     ·地理分布第53页
     ·历史沿革第53-54页
     ·风貌特征第54-55页
     ·功能分类第55-56页
   ·案例分析第56-74页
     ·挑选依据第56-57页
     ·小营巷旧城风貌保护区第57-62页
     ·中山中路传统商业街保护区第62-68页
     ·拱宸桥桥西历史街区第68-74页
   ·使用调查第74-83页
     ·对象与目的第74页
     ·问卷建立第74页
     ·实施规划第74-75页
     ·结论分析第75-83页
   ·现状总结第83-85页
     ·社会角度第83-84页
     ·经济角度第84页
     ·环境角度第84-85页
   ·本章小结第85-86页
5 历史街区保护与有机更新的“杭州”特色第86-105页
   ·发展原则第86页
   ·导向与推动因素分析第86页
     ·社会、经济导向第86页
     ·内在推动力第86页
   ·技术手段第86-97页
     ·物质保护与更新手段第87-93页
     ·文化保护与更新手段第93-97页
   ·管理策略第97-99页
     ·法律体系健全第97页
     ·管理概念革新第97-98页
     ·强调人文关怀第98-99页
   ·危机与挑战第99-101页
     ·保护成本提高第99页
     ·文化特征淡化第99页
     ·风貌趋向单一第99-100页
     ·公众参与不足第100页
     ·发展程度不一第100页
     ·缺乏相互交流第100-101页
   ·优化建议第101-104页
     ·引入市场机制第101页
     ·提升保护意识第101页
     ·加强技术支撑第101-102页
     ·强调公众参与第102-103页
     ·促进相互交流第103-104页
   ·本章小结第104-105页
6 以思鑫坊历史街区为例的杭州历史街区后期发展对策第105-112页
   ·历史沿革第105页
   ·保护内容第105-106页
   ·现存问题第106-108页
     ·风貌破坏严重第106页
     ·配套设施简陋第106-107页
     ·使用人群复杂第107页
     ·责任难以划定第107页
     ·整治成本较高第107-108页
   ·对策及建议第108-111页
     ·明确功能定位第108页
     ·物质与文化修复第108-109页
     ·管理工作开展第109-111页
     ·鼓励文化交流第111页
   ·本章小结第111-112页
7 结论与讨论第112-114页
   ·结论第112-113页
   ·主要创新点第113页
   ·不足之处第113页
   ·展望第113-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17页
附录第117-122页
个人简介第122-123页
致谢第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湖风景名胜区绿道网络构建研究
下一篇:体力活动支持型社区环境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