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绿化规划论文--绿化系统规划论文--城乡各类型绿化地规划论文

西湖风景名胜区绿道网络构建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1 绪论第11-17页
   ·研究背景第11-12页
     ·西湖风景名胜区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第11页
     ·“后申遗时代”的西湖文化景观亟需保护第11页
     ·绿道的兴起第11-12页
   ·研究对象第12-14页
     ·研究范围第12-14页
     ·研究内容第14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4-15页
     ·研究目的第14页
     ·研究意义第14-15页
   ·研究方法与框架第15-16页
     ·研究方法第15页
     ·研究框架第15-16页
   ·研究创新点第16-17页
2 国内外研究与实践第17-37页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第17-21页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第17-19页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第19-20页
     ·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第20-21页
   ·国内外相关实践第21-36页
     ·新加坡公园联接道规划第21-23页
     ·美国丹佛南普拉特河绿道第23-25页
     ·北京千里绿道规划第25-28页
     ·肇庆星湖绿道规划第28-30页
     ·南宁青秀山(核心景区)绿道规划第30-32页
     ·麦理浩径规划第32-34页
     ·案例启示第34-36页
   ·本章小结第36-37页
3 相关概念及理论阐述第37-52页
   ·相关概念综述第37-41页
     ·绿道及绿道网络第37-38页
     ·风景名胜区第38-39页
     ·风景名胜区绿道网络第39-41页
   ·相关理论综述第41-46页
     ·景观生态学理论第41-42页
     ·线性景观设计相关理论第42-43页
     ·城市休闲游憩理论第43页
     ·有机疏散理论第43-44页
     ·遗产保护理论第44-45页
     ·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第45页
     ·其他相关理论第45-46页
   ·风景名胜区绿道网络构建方法第46-51页
     ·构建步骤第46-47页
     ·空间格局构建原则第47-48页
     ·服务对象的确定第48页
     ·评价方法第48-49页
     ·选线布局第49页
     ·空间主题的划定第49-50页
     ·构成要素第50-51页
   ·本章小结第51-52页
4 西湖风景名胜区绿道网络现状研究第52-88页
   ·资源概况第52-57页
     ·自然条件第52-53页
     ·历史人文第53-55页
     ·社会经济第55-56页
     ·道路交通第56-57页
   ·现状调查分析第57-83页
     ·环湖景区第59-64页
     ·北山景区第64-67页
     ·吴山景区第67-69页
     ·凤凰山景区第69-72页
     ·虎跑龙井景区第72-75页
     ·植物园景区第75-77页
     ·灵竺景区第77-79页
     ·五云景区第79-81页
     ·钱江景区第81-83页
   ·存在的主要问题第83-86页
     ·交通压力的超负荷第83页
     ·资源使用的不均衡第83-85页
     ·现代化建设的冲击第85-86页
   ·西湖风景名胜区绿道网络构建的意义第86-87页
     ·保护西湖风景名胜资源第86页
     ·提高游憩活动质量第86页
     ·促进旅游业发展第86-87页
   ·本章小结第87-88页
5 西湖风景名胜区绿道网络构建第88-121页
   ·上位规划衔接第88-92页
     ·浙江省省级绿道网布局规划第88-89页
     ·杭州市城市绿道系统规划第89-90页
     ·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第90-91页
     ·西湖风景名胜区综合交通规划第91-92页
   ·构建目标与原则第92-93页
     ·构建目标第92-93页
     ·构建原则第93页
   ·综合评价分析第93-108页
     ·景观资源分类评价第93-99页
     ·连接径评价第99-108页
   ·选线第108-114页
     ·主要绿道第108-110页
     ·辅助绿道第110-113页
     ·综合绿道网第113-114页
   ·总体布局第114-115页
   ·构成要素规划布局第115-119页
     ·绿廊系统第115-116页
     ·游径系统第116-118页
     ·历史人文系统第118页
     ·服务设施系统第118-119页
   ·实施探讨第119-121页
     ·实施难点第119页
     ·实施管理机制和保障措施第119-121页
6 结论与展望第121-123页
   ·结论第121-122页
   ·研究的局限与不足第122页
   ·展望第122-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25页
附录第125-134页
个人简介第134-135页
致谢第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休闲农业园景观规划与体验模式研究
下一篇:杭州历史街区保护与有机更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