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论文--企业行政管理论文--人事管理论文

中石化L分公司专业技术人才流失问题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 绪论第8-14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9页
        1.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的意义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1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1 理论意义第11页
        1.3.2 现实意义第11-12页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第12页
        1.4.1 主要内容第12页
        1.4.2 研究方法第12页
    1.5 技术路线第12-13页
    1.6 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第13-14页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第14-20页
    2.1 相关概念的阐释第14-15页
        2.1.1 人才的定义第14页
        2.1.2 人才流失的定义第14-15页
    2.2 相关理论基础第15-20页
        2.2.1 期望理论第15页
        2.2.2 心理契约理论第15-16页
        2.2.3 雇员流失理论——Price-Mueller(2000)模型第16-20页
3 中石化L分公司专业技术人员流失现状及调研分析第20-32页
    3.1 L分公司总体概况第20-22页
        3.1.1 公司简介第20-21页
        3.1.2 公司组织架构第21-22页
    3.2 员工基本情况第22-25页
        3.2.1第22页
        3.2.2 专业技术人员构成分析第22-24页
        3.2.3 晋升通道第24页
        3.2.4 公司培训概况第24-25页
    3.3 石油化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需具备的岗位特征要求第25-27页
    3.4 L分公司专业技术人才流失情况第27-32页
        3.4.1 概述专业技术人才流失的具体情况第27-30页
        3.4.2 人才流失的影响第30-32页
4 中石化L分公司专业技术人才流失原因分析第32-40页
    4.1 Price-Mueller(2000)模型的选取和改进第32-33页
    4.2 外部环境原因第33-34页
        4.2.1 机会第33页
        4.2.2 亲属责任第33-34页
        4.2.3 行业环境第34页
        4.2.4 地理位置第34页
        4.2.5 地域文化第34页
    4.3 员工个人原因第34-36页
        4.3.1 培训——间接导致外部就业机会增多第34-35页
        4.3.2 工作参与度低第35页
        4.3.3 缺乏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第35页
        4.3.4 消极的情感第35-36页
    4.4 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原因第36-40页
        4.4.1 分配公平性较差第36页
        4.4.2 工作强度、工作压力较大第36页
        4.4.3 薪酬激励效果不明显第36-37页
        4.4.4 晋升机会少第37页
        4.4.5 工作内容和业余生活较为单调第37页
        4.4.6 企业文化尚显薄弱第37-40页
5 L分公司专业技术人才流失的对策和建议第40-48页
    5.1 应对外部环境的对策第40页
        5.1.1 专注企业发展,用强大实力留住人才第40页
        5.1.2 增强人文关怀,巩固员工心理契约第40页
    5.2 应对个体原因的对策第40-44页
        5.2.1 为专业技术人员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第40-41页
        5.2.2 完善员工内部晋升制度第41-42页
        5.2.3 优化技术人员薪酬制度第42-43页
        5.2.4 在招聘阶段构建良好心理契约基础第43-44页
        5.2.5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注重心理契约的动态调整第44页
    5.3 应对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第44-48页
        5.3.1 树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第44-45页
        5.3.2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第45页
        5.3.3 健全绩效考核体系第45-46页
        5.3.4 建立专业技术人才蓄水池意识第46页
        5.3.5 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培养复合型化工人才第46-48页
6 结论和展望第48-50页
致谢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附录第54-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女性的觉醒--《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夜色温柔》中时髦女郎的女性主义解读
下一篇:汤亭亭《女勇士》的后现代主义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