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8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社会保障及相关问题综述 | 第9-13页 |
·社会保障制度的相关理论 | 第13-16页 |
·民主社会主义的社会保障理论 | 第13-14页 |
·新自由主义的社会保障理论 | 第14页 |
·福利经济学的社会保障理论 | 第14-15页 |
·凯恩斯学派的社会保障理论 | 第15-16页 |
·中间道路学派的社会保障理论 | 第16页 |
·文章结构及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社会保障系统评价综述 | 第18-36页 |
·系统效率及评价方法 | 第18-27页 |
·系统的定义及属性 | 第18-20页 |
·系统的分类 | 第20-22页 |
·系统效率评价方法 | 第22-27页 |
·社会保障系统在社会系统中的地位及其结构模式 | 第27-29页 |
·社会保障系统在社会系统中的地位 | 第27-28页 |
·社会保障系统结构模式 | 第28-29页 |
·社会保障系统效率评价研究综述 | 第29-36页 |
·社会保障效率的概念界定 | 第29-30页 |
·社会保障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 | 第30-32页 |
·对社会保障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32-36页 |
第三章 社会保障系统运行模式分析 | 第36-59页 |
·我国社会保障的制度现状 | 第36-41页 |
·我国社会保障项目及其实施时间的现状 | 第36页 |
·我国社会保障模式现状 | 第36-37页 |
·我国社会保障主体及其责任的现状 | 第37-41页 |
·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现状 | 第41-51页 |
·财政支出用于社会保障支出水平 | 第41-44页 |
·不同的社会保障项目及其发展水平 | 第44-51页 |
·我国社会保障系统运行存在的差异 | 第51-59页 |
·社会保障地区差异 | 第51-55页 |
·社会保障城乡差异 | 第55-57页 |
·社会保障群体差异 | 第57-59页 |
第四章 社会保障系统构成主体研究 | 第59-72页 |
·人类早期社会保障主体的演进 | 第59-63页 |
·政府是否承担社会保障责任主体的争论 | 第63-65页 |
·政府为保障主体的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 第65-68页 |
·国家、用人单位、个人、非营利组织多方保障主体的成熟保障模式 | 第68-72页 |
第五章 社会保障系统效率评价原理与指标体系 | 第72-88页 |
·社会保障系统评价基本原理 | 第72-75页 |
·社会保障系统绩效评价理论 | 第72-73页 |
·社会保障系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 第73-75页 |
·社会保障系统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方法 | 第75页 |
·社会保障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 第75-77页 |
·社会养老保险评价指标体系 | 第77-81页 |
·社会养老保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第77-79页 |
·指标说明 | 第79-81页 |
·住房保障评价指标体系 | 第81-88页 |
·住房保障制度的内涵 | 第81-85页 |
·住房保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第85-88页 |
第六章 社会保障系统评价模型及应用 | 第88-118页 |
·社会保障系统层次分析评价方法 | 第88-94页 |
·层次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 | 第88-90页 |
·社会保障系统层次分析评价方法的基本步骤 | 第90-94页 |
·社会保障系统模糊综合评判法 | 第94-96页 |
·数据包络分析与神经网络组合评价模型 | 第96-108页 |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与神经网络组合评价模型的系统效率评价 | 第108-118页 |
第七章 中国社会保障系统改善策略 | 第118-143页 |
·构建社会保障制度需要注意的原则 | 第118-123页 |
·坚持政府、用人单位、个人的责任统一原则 | 第118-120页 |
·强调社会保障的公平和效率原则 | 第120-122页 |
·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 | 第122页 |
·坚持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性和效率性原则 | 第122-123页 |
·保证住房民生性质,构建住房社会保障制度 | 第123-130页 |
·住房民生性质的内涵 | 第123-124页 |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建议 | 第124-130页 |
·加强政府责任,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 第130-134页 |
·农民养老保险关系农民切身利益 | 第130-131页 |
·政府责任到位的对策建议 | 第131-134页 |
·尽快创造条件,实现社会保障基金全国统筹 | 第134-137页 |
·统筹层次过低所引发的问题 | 第134-135页 |
·社会保障基金统筹的对策建议 | 第135-136页 |
·创造条件,实现社会保险“一卡通” | 第136-137页 |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措施建议 | 第137-143页 |
·推进四个转变,强化社会保障意识 | 第138页 |
·突出七个重点,织密社会保障网络 | 第138-140页 |
·完善三个机制,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 第140-141页 |
·强化两项措施,夯实社会保障基础 | 第141-143页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43-145页 |
·全文总结 | 第143-144页 |
·研究展望 | 第144-145页 |
参考文献 | 第145-153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与参加科研情况 | 第153-154页 |
致谢 | 第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