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序章 | 第9-15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一) 阅读新理念践行的需要 | 第9-10页 |
(二) 阅读教学扼杀学生情感的现象日益凸现 | 第10-11页 |
(三) 个人经验的反思 | 第11页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三、研究过程 | 第12-13页 |
(一) 准备阶段 | 第12页 |
(二) 探索与实践阶段 | 第12页 |
(三) 完善阶段 | 第12-13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一) 行动研究法 | 第13-14页 |
(二) 其它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一章 “感受——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提出 | 第15-26页 |
一、对阅读教学的要求 | 第15-16页 |
二、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 | 第16-17页 |
(一)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 | 第16页 |
(二) 阅读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 第16-17页 |
三、阅读教学理论的发展 | 第17-18页 |
(一) 阅读教学中语感和语言规律的结合 | 第17页 |
(二) 教学过程要以学生的阅读实践为主 | 第17页 |
(三) 鼓励个性化阅读,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 | 第17-18页 |
四、优秀教师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 第18-23页 |
(一) 分析思路 | 第18页 |
(二) 案例分析(以其中的两个为例) | 第18-23页 |
(三) 分析结论 | 第23页 |
五、小学生阅读学习的心理过程 | 第23-24页 |
(一) 感知阶段 | 第23页 |
(二) 理解阶段 | 第23-24页 |
(三) 鉴赏评价阶段 | 第24页 |
六、影响小学生阅读心理因素分析 | 第24-26页 |
(一) 阅读与兴趣 | 第24页 |
(二) 阅读与思维 | 第24页 |
(三) 阅读与想象 | 第24-25页 |
(四) 阅读与情感 | 第25-26页 |
第二章 “感受——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基础理论研究 | 第26-40页 |
一、教学模式研究 | 第26-27页 |
(一) 教学模式的概念 | 第26页 |
(二) 教学模式的特点 | 第26页 |
(三) 教学模式的分类 | 第26-27页 |
(四) 教学模式的构成 | 第27页 |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 第27-31页 |
(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研究的历史回顾 | 第27-30页 |
(二)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 第30-31页 |
三、“感受——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 第31-40页 |
(一) 理论基础 | 第32-34页 |
(二) 操作过程 | 第34-36页 |
(三) 教学目标 | 第36-37页 |
(四) 评价要点 | 第37页 |
(五) 实现条件 | 第37-38页 |
(六) 注意事项 | 第38-40页 |
第三章 “感受——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建构行动研究 | 第40-45页 |
一、走进校园:感受语文教育生态环境 | 第40-41页 |
二、走入课堂:体验实践教学与交流的碰撞 | 第41-42页 |
(一) 存在的特点 | 第41页 |
(二) 存在的不足 | 第41-42页 |
三、走近教师:分析语文阅读教学专业样态 | 第42-43页 |
四、走近学生:分析效果,共同发展 | 第43-45页 |
(一) 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语文素养也得到提升 | 第43-44页 |
(二) 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 第44页 |
(三) 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 第44页 |
(四) 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情感,鲜明的个性 | 第44-45页 |
第四章 “感受——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典型案例分析 | 第45-61页 |
案例一:XX 小学 四年五班《看不见的爱》 | 第45-52页 |
一、教学内容分析 | 第45-46页 |
(一) 课文的地位与作用 | 第45页 |
(二) 学情分析 | 第45页 |
(三) 关于教学过程的构思 | 第45页 |
(四) 教学目标 | 第45-46页 |
二、教学过程实录 | 第46-51页 |
三、案例分析 | 第51-52页 |
案例二:XX 小学四年八班《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第52-56页 |
一、教学内容分析 | 第52页 |
(一) 设计理念 | 第52页 |
(二) 教学目标 | 第52页 |
二、教学过程实录 | 第52-56页 |
三、案例分析 | 第56页 |
案例三:XX 小学四年六班《水乡》 | 第56-61页 |
一、教学内容分析 | 第56-57页 |
(一) 教学目标 | 第56-57页 |
(二) 教学重点 | 第57页 |
(三) 教学难点 | 第57页 |
(四) 课时安排 | 第57页 |
二、教学过程设计 | 第57-59页 |
三、案例分析 | 第59-61页 |
结语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