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麻类作物论文--苎麻论文

苎麻响应N、P、K亏缺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縮略词第13-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36页
 1 蛋白质组学概况第14-15页
 2 蛋白质组学的优势第15-16页
 3 蛋白质组学的实验方法第16页
 4 双向电泳及质谱技术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第16-21页
   ·双向电泳技术原理第16-19页
   ·蛋白质组学样品制备第19-21页
 5 差异蛋白组学在农作物中的研究进展第21-30页
   ·作物对营养胁迫响应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第21-24页
     ·N、P、K胁迫差异蛋白质组学第21-23页
     ·其它肥料因素差异蛋白质组学第23-24页
   ·作物对环境胁迫响应蛋白质组学研究第24-28页
     ·差异蛋白组学在农作物干旱胁迫上的应用第24-25页
     ·差异蛋白组学在农作物盐胁迫上的应用第25-27页
     ·高温胁迫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第27页
     ·低温胁迫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第27-28页
     ·其它非生物环境胁迫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第28页
   ·麻类作物蛋白质组学研究第28-30页
 6 苎麻基因工程研究现状第30页
 7 施肥与作物高产的研究第30-34页
   ·N与作物产量的关系第31-32页
   ·P与作物产量的关系第32页
   ·K与作物产量的关系第32-33页
   ·施肥与苎麻优质高产第33-34页
 8 课题的提出第34-36页
第二章 苎麻蛋白质组学双向电泳技术体系建立与优化第36-53页
 1 引言第36-37页
 2 材料与方法第37-45页
   ·实验材料准备第37页
   ·实验常用药品配置第37-40页
     ·1.5 M Tris PH 8.8第37-38页
     ·裂解液(水化液)配制第38页
     ·1%的溴酚蓝母液第38页
     ·胶条平衡母液第38-39页
     ·TCA-丙酮-巯基乙醇提取液第39页
     ·10×电泳缓冲液第39页
     ·低熔点琼脂糖胶液第39-40页
     ·PMSF母液第40页
   ·蛋白提取与制备第40-41页
   ·蛋白浓度的测定第41-43页
   ·双向电泳第43-44页
   ·蛋白质染色第44-45页
     ·银染第44页
     ·考马斯亮蓝染色第44-45页
   ·二维凝胶的扫描与保存第45页
   ·2-DE凝胶分析第45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5-51页
   ·蛋白质含量曲线第45-46页
   ·蛋白提取与制备第46-47页
   ·苎麻不同器官间蛋白双向电泳分析第47-51页
 4 讨论第51-52页
 5 小结第52-53页
第三章 苎麻响应缺N、P、K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第53-87页
 1 引言第53-54页
 2 材料与方法第54-57页
   ·材料种植第54-55页
   ·株高与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鲜叶蛋白含量测量第55页
   ·蛋白质组学分析第55-56页
   ·蛋白酶解及质谱鉴定第56-57页
     ·蛋白酶解第56页
     ·质谱鉴定第56-57页
 3 结果与分析第57-80页
   ·缺N、P、K下苎麻株高、SPAD值和鲜叶蛋白含量变化趋势第57-59页
   ·双向电泳分析与差异蛋白功能鉴定第59-78页
   ·光合作用相关蛋白第78页
   ·能量相关代谢蛋白第78页
   ·初级、次级代谢相关蛋白第78-79页
   ·抗逆相关蛋白第79-80页
   ·细胞生长、分化细胞结构相关蛋白第80页
   ·其它蛋白第80页
 4 讨论第80-85页
   ·缺N、P、K下苎麻株高、SPAD值和鲜叶蛋白含量分析第80页
   ·光合作用相关蛋白第80-81页
   ·能量相关代谢蛋白第81-83页
   ·初级、次级代谢相关蛋白第83-84页
   ·抗逆相关蛋白第84-85页
   ·细胞生长、分化和细胞结构相关蛋白第85页
   ·其它蛋白第85页
 5 小结第85-87页
第四章 展望第87-89页
 1 成熟叶片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第87页
 2 双向电泳技术的瓶颈第87-88页
 3 苎麻对P吸收利用的重要性第88页
 4 苎麻蛋白质组学缺少基因信息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109页
附录第109-140页
 附录Ⅰ 质谱鉴定蛋白对应NCBI蛋白质数据库氨基酸全序列第109-139页
 附录Ⅱ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第139-140页
致谢第140-141页

论文共1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抗虫转BT基因水稻大田农艺性状及其对氮、钾肥响应研究
下一篇: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的油菜高通量SNP分析及白菜基因组DNA甲基化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