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绪论 | 第13-19页 |
(一) 问题缘起 | 第13页 |
1.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 第13页 |
2.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 第13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1.国内研究状况 | 第13-15页 |
2. 国外的研究状况 | 第15-16页 |
3.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 第16-17页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19页 |
1.研究思路 | 第17页 |
2.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一、 基于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概述 | 第19-23页 |
(一) 思想品德教学的含义 | 第19页 |
(二) 思想品德生活化的含义 | 第19-20页 |
(三) 基于生活化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含义 | 第20-21页 |
(四) 生活化与思想品德课教学之间的关系 | 第21-22页 |
1.生活化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起点 | 第21页 |
2.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对生活化的提升 | 第21页 |
3.生活化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归宿 | 第21-22页 |
(五) 基于生活化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特征 | 第22-23页 |
1.活动性 | 第22页 |
2.广泛性 | 第22页 |
3.创造性 | 第22页 |
4.体验性 | 第22页 |
5.主体性 | 第22-23页 |
二、 基于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 | 第23-26页 |
(一) 基于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理论依据 | 第23-24页 |
1.以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论为基础 | 第23页 |
2.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为基础 | 第23-24页 |
(二) 基于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现实意义 | 第24-26页 |
1.有利于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 | 第24页 |
2.有利于建构学生主体地位 | 第24-25页 |
3.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 第25页 |
4.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 第25页 |
5.有利于德育目标的实现 | 第25-26页 |
三、 基于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归因 | 第26-28页 |
(一) 目前基于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 第26-27页 |
1.重课堂教学轻课外体验 | 第26页 |
2.重科学认识轻生活认识 | 第26页 |
3.重知识教学轻品德教育 | 第26-27页 |
(二) 基于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存在问题的归因 | 第27-28页 |
1.传统教学理念固化 | 第27页 |
2.应试教育体制束缚 | 第27页 |
3.生活与教学关系脱节 | 第27-28页 |
四、 基于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施原则与策略 | 第28-34页 |
(一) 基于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施原则 | 第28-29页 |
1.生活性原则 | 第28页 |
2.体验性原则 | 第28页 |
3.主体性原则 | 第28页 |
4.互动性原则 | 第28-29页 |
(二) 基于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施策略 | 第29-34页 |
1.确立生活化的思想品德教学目标 | 第29页 |
2.精选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 | 第29-30页 |
3.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 | 第30-31页 |
4.实施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 | 第31-32页 |
5.建立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评价 | 第32-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后记 | 第37-3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