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9页 |
1 前言 | 第9-18页 |
·重金属污染 | 第9-11页 |
·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 | 第9-10页 |
·水体中重金属的污染 | 第10页 |
·农作物的重金属污染 | 第10页 |
·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 第10-11页 |
·重金属铅 | 第11-13页 |
·重金属铅简介 | 第11-12页 |
·重金属铅的危害 | 第12-13页 |
·重金属铅的主要检测方法 | 第13-16页 |
·原子荧光光度(AFS)法 | 第13页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 | 第13页 |
·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生光谱(ICP-AES)法 | 第13页 |
·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 | 第13页 |
·酶抑制法 | 第13页 |
·免疫分析法 | 第13-16页 |
·生物传感器法 | 第16页 |
·重金属铅的快速检测方法 | 第16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6-17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30页 |
·实验材料 | 第18-20页 |
·药品 | 第18-19页 |
·试剂 | 第19页 |
·仪器及设备 | 第19页 |
·样品 | 第19页 |
·常用溶液的配制 | 第19-20页 |
·实验方法 | 第20-30页 |
·重金属铅完全抗原的制备 | 第20-22页 |
·重金属铅包被抗原的制备 | 第22-24页 |
·重命属铅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24-26页 |
·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检测方法(Indirect competition ELISA.ic-ELISA)的建立 | 第26-27页 |
·样品基质影响考察 | 第27-28页 |
·重金属Pb的ic-ELISA检测方法性能指标的评价 | 第28-29页 |
·仪器分析法验证 | 第29-30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0-52页 |
·重金属铅免疫原的结构鉴定 | 第30-32页 |
·免疫原Pb-ITCBE-KLH的结构鉴定 | 第30页 |
·免疫原Pb-p-NH2-Bn-DTPA-KLH的结构鉴定 | 第30页 |
·免疫原Pb-p-NH2-Bn-DTPA-BSA的结构鉴定 | 第30-31页 |
·免疫原Pb-EDTA-BSA的结构鉴定 | 第31页 |
·免疫原Pb-DTAP-BSA的结构鉴定 | 第31-32页 |
·重金属铅抗体的制备 | 第32-38页 |
·血清效价与亲和力的测定 | 第32-37页 |
·抗体的纯化 | 第37页 |
·纯化后抗体的效价与亲和性的测定 | 第37-38页 |
·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检测法的建立 | 第38-41页 |
·包被量和抗体浓度的优化 | 第38-39页 |
·缓冲溶液PBS的pH值对抑制率曲线的影响 | 第39-40页 |
·封闭液种类及浓度对ic-ELISA实验的影响 | 第40页 |
·ic-ELISA检测方法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0-41页 |
·重金属铅多克隆抗体特异性的测定 | 第41页 |
·样品基质对Ic-ELISA实验的影响及消除 | 第41-46页 |
·自来水的基质影响及消除 | 第41-42页 |
·海河水的基质影响及消除 | 第42-43页 |
·农产品的基质影响及消除 | 第43-46页 |
·重金属铅间接竞争ELISA方法的性能指标评价 | 第46-49页 |
·样品的检出限 | 第46-47页 |
·检测限与灵敏度 | 第47页 |
·准确度 | 第47-48页 |
·精密度 | 第48页 |
·ic-ELISA检测方法的稳定性实验 | 第48-49页 |
·仪器分析法验证 | 第49-52页 |
·ICP-MS检测重金属铅 | 第49页 |
·ICP-MS样品前处理方法 | 第49-50页 |
·ICP-MS验证 | 第50-52页 |
4 结论 | 第52-53页 |
5 展望 | 第53-54页 |
6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7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0-61页 |
8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