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第10-13页 |
| (一) 游戏性 | 第10-11页 |
| (二) 活动区活动 | 第11页 |
| (三) 集体教学活动 | 第11-12页 |
| (四) 七巧板 | 第12-13页 |
| 三、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 (一) 关于游戏性的研究 | 第13-17页 |
| 1. 定义与结构的研究 | 第13-14页 |
| 2. 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 3. 个体差异研究 | 第15-16页 |
| 4. 生态研究 | 第16-17页 |
| (二) 关于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研究 | 第17-18页 |
| (三) 关于幼儿园活动区活动的研究 | 第18-19页 |
| (四) 关于七巧板的研究 | 第19-20页 |
| (五) 已有研究的启示与不足 | 第20页 |
| 四、研究方法 | 第20-24页 |
| (一) 文献法 | 第20页 |
| (二) 观察法 | 第20-24页 |
| 五、研究结果 | 第24-34页 |
| (一) 集体教学活动中大班幼儿操作七巧板时的游戏性表现情况 | 第24-27页 |
| 1. 幼儿游戏性表现总体情况 | 第24页 |
| 2. 幼儿游戏性表现各维度情况 | 第24-27页 |
| (二) 活动区活动中大班幼儿操作七巧板时的游戏性表现情况 | 第27-30页 |
| 1. 幼儿游戏性表现总体情况 | 第27页 |
| 2. 幼儿游戏性表现各维度情况 | 第27-30页 |
| (三) 不同情境下大班幼儿操作七巧板时的游戏性表现差异分析 | 第30-34页 |
| 1. 游戏性表现总体差异分析 | 第30页 |
| 2. 游戏性表现各维度差异分析 | 第30-34页 |
| 六、讨论与教育建议 | 第34-42页 |
| (一) 结果讨论 | 第35-39页 |
| 1. 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表现更“愉悦”,但总体上比较“温和” | 第35-36页 |
| 2.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更具“认知自发性” | 第36-37页 |
| 3. 两种情境下的“社会自发性”表现都比较低 | 第37-38页 |
| 4.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表现得更“规矩” | 第38页 |
| 5. 在活动区活动中幼儿更多“离题”表现 | 第38-39页 |
| (二) 教育建议 | 第39-42页 |
| 1. 教师要树立关注幼儿游戏性表现的观念 | 第39-40页 |
| 2. 加强对活动区活动的有效指导 | 第40-41页 |
| 3. 加强活动区活动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 第41页 |
| 4. 改进集体教学活动 | 第41-42页 |
| 5. 将活动区活动与集体教学活动有机结合 | 第42页 |
| 七、结论 | 第42-43页 |
| 八、不足与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43-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 附录 | 第48-54页 |
| 附录1 活动区预观察提供图片 | 第48-49页 |
| 附录2 活动区正式观察任务纸 | 第49-50页 |
| 附录3 幼儿游戏性表现观察记录表 | 第50-52页 |
| 附录4 集体教学活动教案 | 第52-53页 |
| 附录5 集体教学活动任务纸 | 第53-54页 |
| 后记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