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驾驶动态复杂度建模与实验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目录 | 第5-7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7-10页 |
|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 ·研究方法 | 第9页 |
| ·论文结构 | 第9-10页 |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0-30页 |
| ·复杂度 | 第10-24页 |
| ·复杂度定义 | 第10-11页 |
| ·复杂度分类 | 第11-12页 |
| ·复杂度度量方法 | 第12-24页 |
| ·碰撞时间 | 第24-26页 |
| ·驾驶绩效测量 | 第26-30页 |
| ·驾驶行为模型 | 第26-27页 |
| ·驾驶绩效测量方法 | 第27-30页 |
| 第3章 动态复杂度概念模型 | 第30-39页 |
| ·驾驶复杂度概念框架 | 第30-33页 |
| ·驾驶系统复杂度 | 第30-31页 |
| ·动态复杂度概念模型 | 第31-33页 |
| ·动态复杂度度量方法应具有的功能 | 第33页 |
| ·动态复杂度影响因素 | 第33-34页 |
| ·基于碰撞时间度量复杂度 | 第34-39页 |
| ·计算碰撞时间 | 第34-37页 |
| ·瞬时动态复杂度 | 第37页 |
| ·累积动态复杂度 | 第37-39页 |
| 第4章 度量方法有效性验证实验 | 第39-47页 |
| ·实验假设 | 第39页 |
| ·实验设计 | 第39-40页 |
| ·实验因变量 | 第40-41页 |
| ·实验场景 | 第41-43页 |
| ·实验任务的动态驾驶环境 | 第42-43页 |
| ·驾驶环境参数 | 第43页 |
| ·实验设备 | 第43-45页 |
| ·实验过程 | 第45页 |
| ·实验前准备 | 第45页 |
| ·参试者准备 | 第45页 |
| ·正式实验 | 第45页 |
| ·实验参试者 | 第45-47页 |
| 第5章 数据分析与讨论 | 第47-72页 |
| ·主观因变量结果分析 | 第47-50页 |
| ·描述性统计 | 第47-48页 |
| ·实验因子影响的显著性分析 | 第48-49页 |
| ·结果讨论 | 第49-50页 |
| ·碰撞时间与刹车关系探究 | 第50-60页 |
| ·刹车幅值轮廓曲线 | 第50-56页 |
| ·刹车概率及碰撞时间阈值 | 第56-60页 |
| ·结果讨论 | 第60页 |
| ·瞬时复杂度有效性验证 | 第60-67页 |
| ·瞬时复杂度的描述性分析 | 第61-63页 |
| ·瞬时复杂度与刹车的因果关系 | 第63-66页 |
| ·结果讨论 | 第66-67页 |
| ·累积复杂度有效性验证 | 第67-72页 |
| ·实验任务的累积复杂度差异性分析 | 第67-69页 |
| ·累积复杂度与主观因变量、刹车操作相关性分析 | 第69-70页 |
| ·结果讨论 | 第70-72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5页 |
| ·研究结论与研究贡献 | 第72-74页 |
|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 致谢 | 第79-81页 |
| 附录 实验材料 | 第81-85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5页 |